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爆炸与电磁加载下无氧铜环、柱壳的断裂模式转变

发布时间:2018-04-18 00:10

  本文选题:颈缩 + 断裂 ; 参考:《爆炸与冲击》2017年06期


【摘要】:考虑断面收缩率、局域断裂应变以及平均断裂应变,并基于电磁膨胀环、爆炸膨胀环(柱壳)实验平台,研究了高纯无氧铜(TU1)环及柱壳在高应变率载荷下的膨胀断裂行为。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拍摄柱壳外壁的膨胀断裂形貌演化过程,用于确定柱壳平均断裂应变;利用激光干涉测速技术获得样品径向膨胀速度历史,用于确定加载应变率;利用样品的全回收测量及微观表征,确定了无氧铜环、柱壳的局域断裂应变及断裂模式。实验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TU1材料的平均断裂应变增加,断面的收缩程度加剧,并在应变率约为1.0×10~4s~(-1)附近会出现明显的断裂模式转变,断面收缩率出现量级上的跳跃,从10~0变化至约10~3,局域断裂应变呈现明显的分区现象。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electromagnetic expansion ring and explosive expansion ring (cylindrical shell), the expansion and fracture behavior of high purity oxygen free copper tu _ 1 ring and cylindrical shell under high strain rate loading were studi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section shrinkage, local fracture strain and average fracture strain.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expanding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he outer wall of cylindrical shell was recorded by high-speed photography, whi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verage fracture strain of cylindrical shell, and the radial expansion velocity history of sample was obtained by laser interference velocimetry, whi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ading strain rate.The local fracture strain and fracture mode of oxygen free copper ring and cylindrical shell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otal recovery measurement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mpl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the average fracture strain of TU1 material increases, the shrinkage degree of the section increases, and the fracture mode changes obviously near the strain rate of about 1.0 脳 10 ~ (4) s ~ (-1), and the shrinkage rate of the section jumps in order of magnitude.From 10 ~ 0 to about 10 ~ 3, the local fracture strain shows obvious zonation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72279)
【分类号】:O346.1;O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萍,蔡灵仓,周显明,谭华;无氧铜等熵卸载路径的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2 彭建祥;周显明;宋萍;张林;王礼立;经福谦;;无氧铜动态卸载行为的数值模拟[J];高压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3 范春雷;胡金伟;陈大年;王焕然;谢书港;;无氧铜平面冲击波实验的横向应力测试及屈服强度确定[J];爆炸与冲击;2008年02期

4 丁丽;章安辉;李宝珠;周智惠;刘立娜;;无氧铜密封件漏气原因的金相显微分析[J];现代仪器;2010年06期

5 汤铁钢;刘仓理;;高应变率拉伸加载下无氧铜的本构模型[J];爆炸与冲击;2013年06期

6 蒲兴富;廖绍凯;李靖;;高应变率下无氧铜动态剪切性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6期

7 周静南;廖绍凯;曹鹏程;;无氧铜动态剪切力学性能及数值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8 陈大年;范春雷;胡金伟;吴善幸;王焕然;谭华;俞宇颖;;高导无氧铜的高压与高应变率本构模型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9 唐录成;常敬臻;潘晓霞;刘占芳;;高速撞击下无氧铜破坏机理实验研究[J];功能材料;2009年03期

10 范春雷;陈大年;;无氧铜的平面冲击波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铁钢;李庆忠;陈永涛;谷岩;刘仓理;;无氧铜的高应变率拉伸加载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铁钢;刘仓理;;高应变率拉伸加载下无氧铜的本构模型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吴善幸;马东方;陈大年;王焕然;贾存威;侯延军;;冲击拉伸下含孔高导无氧铜板中空穴增长与聚集的实验与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马东方;陈大年;吴善幸;胡金伟;王焕然;贾存威;侯延军;;高导无氧铜动态本构关系对于单轴冲击拉伸下空穴增长和失稳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马东方;陈大年;吴善幸;王焕然;金扬辉;贾存威;;高导无氧铜杆冲击拉伸断裂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熊信;谭福利;孙承纬;;10~5s~(-1)应变率下无氧铜靶板内细观损伤的统计分布[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唐志平;李丹;;相变柱壳的冲击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裴晓阳;;拉伸应力持续时间对无氧铜层裂特性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9 谭华;俞宇颖;胡建波;戴诚达;;LY12铝和无氧铜在单轴应变加载下的本构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王等旺;秦学军;刘文祥;王惠;唐仕英;;内部爆炸载荷下20#钢柱壳破坏规律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秋实;不同应变下无氧铜的加载实验设计与变形产生的位错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范书群;典型爆炸载荷下柱壳结构的冲击响应和破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李丹;TiNi相变柱壳的轴向静动态屈曲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高重阳;内部爆炸载荷下柱壳结构破裂问题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蔡德良;应力状态与断裂应变关系—纯铜材料试验与数值计算分析[D];广西大学;2016年

2 宋萍;无氧铜高压卸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3 张凌云;无氧铜冲击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4 梁民族;内部爆炸载荷下预制缺陷柱壳结构的破裂行为与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友君;退火与未退火高纯无氧铜的层裂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6 何超;对称双圆弧柱壳弹塑性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麻海燕;层合非圆截面柱壳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8 欧耀辉;层合中厚非圆截面柱壳的非线性静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5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765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