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轰波碰撞的聚能效应
本文选题:爆轰波 + 聚能效应 ; 参考:《爆炸与冲击》2017年03期
【摘要】:利用两高爆速导爆索对称布置于药卷两侧,起爆后炸药爆轰波在对称线处汇聚碰撞,当碰撞角度达到一定值时,发生马赫反射,使爆轰压力成倍增加,形成高压、高能量密度区域的聚能效应。本文在爆轰波传播碰撞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炸药做功能力和猛度试验验证爆轰波碰撞的聚能效果。做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爆轰波碰撞能够增加炸药能量利用率;猛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对称起爆技术下的爆轰波碰撞能够改变爆轰波在特定方向上的扩散作用。试验结果与爆轰波入射角的几何关系表明,当高爆速起爆药条与主装药爆速比例在1.15倍以上时,爆轰波碰撞能够达到一定的聚能效果。
[Abstract]:Two high detonation speed detonating cabl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harge coil. After detonation, detonation waves converge and collide at the symmetrical line. When the impact angle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Mach reflection occurs, which multiplies the detonation pressure and forms high pressure.The shaped energy effect in the region of high energy density.On the basis of the collision theory of detonation wave propagation, the effect of shaped energy of detonation wave collision is verified by the test of explosive work capacity and intensity.The results of work capacity test show that the collision of detonation wave can increas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of explosive, and the result of intensity test shows that the collision of detonation wave under symmetrical initiation technology can change the diffusion of detonation wave in a specific direction.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incident angle of detonation wave shows that when the ratio of detonation velocity of high detonation velocity initiation strip to main charge is above 1.15 times, the impact of detonation wave can achieve a certain shaped energy effect.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72051,11272081)
【分类号】:O3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滔,秦承森;爆轰波管中铝粉尘爆轰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4年03期
2 洪滔,秦承森;悬浮铝粉尘爆轰波参数[J];含能材料;2004年03期
3 王汉良,周凯元,杨志,谢立军;气体爆轰波在管道中绕射和反射的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2005年03期
4 王昌建;徐胜利;费立森;郭长铭;;弯管内爆轰波传播的流场显示和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张万甲;吴强;刘光祚;;高-低爆速圆板炸药串联爆轰引起平面爆轰波的变凸现象[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6 ;爆轰波后的准静止区域(英文)[J];火炸药学报;2009年04期
7 张群;范玮;袁成;彭畅新;陈文娟;;矩形管两相脉冲爆轰探索性实验研究[J];火工品;2013年02期
8 孙锦山;临界爆轰的稳定条件和螺旋爆轰波[J];爆炸与冲击;1982年01期
9 刘邦弟;已知爆速的爆轰装配[J];计算物理;1992年S1期
10 赵同虎,于川,韩立石,,孙承纬;硝基甲烷中爆轰波绕射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平;石天一;王宇辉;刘宇思;;连续爆轰发动机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潘振华;范宝春;张旭东;;同轴环形管内气相爆轰波传播的数值和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云峰;王健平;;二维爆轰波的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张旭东;范宝春;归明月;;用于推进的爆轰波的精细结构[A];第二届爆轰与爆震发动机研讨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宇辉;王健平;李永生;李洋;;多波头旋转爆轰波的产生与湮灭[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陈兵;李进平;陈宏;姜阳;俞鸿儒;;爆轰驱动产生燃气的新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周海兵;熊俊;张树道;;爆轰数值模拟的大尺度反应率模型[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8 韩桂来;姜宗林;张德良;;水蒸气熄灭爆轰波及在带扩容室管道中消波的数值模拟[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9 朱雨建;杨基明;LEE JHS;;爆轰波与多孔板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10 王刚;张德良;刘凯欣;;爆轰波传播问题的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气相爆轰波的反射和衍射现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大伟;爆轰驱动下金属颗粒与气体混合运动的建模与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3 张旭东;旋转爆轰流场结构及自持传播机理的数值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程俊霞;散心爆轰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5 潘振华;用于推进系统中爆轰波的精细结构以及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高远;临近失效条件下爆轰波非稳定传播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曲艳东;爆轰法合成氧化钛纳米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朱雨建;迎面扰动作用下爆燃波与爆轰波传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姚干兵;液态碳氢燃料云雾爆轰及其抑制与泄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赵峰;炸药强爆轰驱动高速金属飞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秋;考虑损失的爆轰模拟系统及其稳定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宋清官;基于基元反应模型的气相爆轰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卫;驻定锥型爆轰波的结构和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任登凤;驻定斜爆轰波形态分析与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徐晓峰;碳氢燃料爆轰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郑淼;悬浮粉尘的爆轰波结构[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7 李斌;多功能爆轰管的调试与试运行[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韦祥光;爆轰波聚能爆破的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晓雄;气—液—固三相体系云雾爆轰特性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继业;超声速预混气流中钝头体表面爆轰波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2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77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