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旋转薄板的一种高次动力学模型与频率转向

发布时间:2018-04-30 12:53

  本文选题:旋转薄板 + 高次耦合模型 ; 参考:《力学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对固结于转动刚体上柔性薄板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和频率转向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系统的高次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该动力学模型计入了由于横向变形而引起的面内纵向缩短项,即非线性耦合变形量,并且完整保留了与非线性耦合变形量相关的所有项.研究表明,高次耦合模型不仅适用于小变形问题,而且还适用于大变形问题,弥补了一次近似耦合模型在处理大变形问题上的不足.旋转悬臂薄板相邻两阶模态间既有柔和的频率转向现象也有剧烈的频率转向现象.柔和的频率转向伴随着的振型转换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剧烈的频率转向伴随着的振型转换的过程则是不连续的.相隔多阶模态间存在传递性频率转向,并伴随着振型转移.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 and frequency st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thin plates on rotating rigid bodies are studied in depth, and the high orde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 model of th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plane longitudinal shortening term caused by the transverse deformation, that is, the nonlinear coupling deformation, and retains all the terms related to the nonlinear coupling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order coupling model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small deformation problems, but also suitable for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which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first order approximate coupling model in dealing with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There are both soft and violent frequency steering phenomena between two adjacent modes of rotating cantilever thin plate. The process of mode conversion accompanied by soft frequency steering is continuous, while the process of intense frequency conversion is discontinuous. There is a transmissible frequency shift between the spaced multimodal modes,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mode transfer.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2096,11272155,11132007) 江苏省“333工程”(BRA20111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30920130112009)资助项目
【分类号】:O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寇海江;袁惠群;赵天宇;;旋转碰摩板热冲击振动的解析法研究[J];力学学报;2014年06期

2 寇海江;袁惠群;;旋转大变形板振动高阶非线性效应的变分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熙馨;旋转叶片动应变FBG分布式检测及振动估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杨靖宇;大挠性航天板状结构智能振动与形状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赵将;柔性结构的自旋动力学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震;薄煤层采煤机振动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海,吴金平;斜长石振荡环带成因的动力学模型[J];地质科技情报;1990年02期

2 周穗瑜;;狗肺中带电大分子的间隙分布:一种动力学模型[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5期

3 杜志俊 ,钱效魁 ,王彦宾;科学发展动力学模型与学术带头人培养[J];华南地震;1991年04期

4 姜春林;刘则渊;姜照华;;知识群的知识流量计量及其动力学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2期

5 董焕焕;何理;卢宏玮;张建荣;;混噪驱动微生物生长随机动力学模型[J];科学通报;2014年12期

6 李增;宓用宁;罗东翔;;大伙房水库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1期

7 张岩;崔丽娟;赵欣胜;李伟;;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概述[J];生态学杂志;2011年10期

8 万岩;张涵;;在线点评模式下的舆论动力学模型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陈敬东,刘晨光;生产方式演进的动力学模型与机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10 孙庆;;间歇腹膜透析尿素氮、肌酐动力学模型[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化存才;;商品调价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蒋大鹏;李俊国;张丹;;不锈钢渣中铬淋溶动力学研究现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杨伟松;汪秉宏;;金融物理动力学模型中的组织结构[A];Complexity Probl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4 杨峰;王浣尘;苏懋康;;上海市宏观社会经济动力学模型[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5 龚海峰;涂亚庆;宋世远;彭烨;;高压电场作用下油中水滴变形动力学模型[A];中国石化协会、润滑脂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全体成员大会暨全国第十五届润滑脂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燕;蒋婷;;人体动力学模型研究(Ⅰ)——人体束缚状态下肢体运动的动力学建模[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则苏;洪炳熔;;月球车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分析及其仿真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谈亮;张明敏;;基于全局动力学模型的舰船信号分类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曾美容;范孝云;王轶尊;苑文浩;齐飞;李玉阳;;正十四烷热解的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10 张国建;郭连军;;半松散介质下的爆破动力学模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正午;药物体外动力学模型让新药研究降价[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樊鹏翼;基于异构关系的微博网络意见动力学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周佳加;基于扁平UUV动力学模型的导航定位与路径跟随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王霞;时滞效应下的HIV-1病毒动力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林硕;球活塞式液压泵球塞副摩擦动力学模型与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芳芳;基于柔性鳍波动的水下仿生系统推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苏炯铭;社会网络上连续观点动力学演化及在线预测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利云;埃博霉素B分离发酵耦联集成制备技术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宇;碳纳米管—羟磷灰石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富强;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机械手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刘楷;MTO反应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陈荣娟;建立大柔性多体结构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与面向控制的仿真平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穆迪;渤海湾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赵朋;串联弹性驱动器动力学模型及其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周宇;基于列车动力学模型的Lagrange对偶速度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于周建;SBMBR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其自动化控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程成;周期载荷下多股簧的动力学模型及响应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24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824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