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坑道内防护门上的爆炸冲击波荷载
本文选题:坑道 + 冲击波荷载 ; 参考:《爆炸与冲击》2017年06期
【摘要】:为可靠开展抗爆结构设计与评估,基于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对直坑道内爆炸冲击波荷载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定量对比分析了现有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基于结构响应对不同方法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模型实验对近距离爆炸情况下直坑道内防护门上的设计荷载取值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荷载简化时有必要考虑荷载形式与结构响应的耦合,而现有坑道内爆炸冲击波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普遍没有考虑结构动态特性影响,且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设计或评估工作的可靠性;近距离爆炸情况下,取门中线上距门边1/4宽度处的压力或门上平均压力作为坑道内防护门上的设计荷载,在比较宽的结构频率范围内是合理的。研究结果可为坑道内结构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design and evaluate explosion-resistant structure reliably, the calculation of blast shock wave load in a straight tunnel is studied based o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 calculation results between different methods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e different method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The design load selection problem on the protection door in a straight tunn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lose distance explosion is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odel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coupling of load form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in load simplification, but the existing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blast wave load in tunnel do not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esign or evaluation work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he case of close range explosion, the pressure on the middle line of the door or the average pressure on the door at the width of 1 / 4 from the side of the door is taken as the design load of the protective door in the tunnel. It is reasonable in a wide range of structural frequencie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design of tunnel interior structure.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66469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1321064)
【分类号】:O3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汉中;在封闭结构中水对爆炸冲击波的削波、减压作用[J];爆炸与冲击;2002年03期
2 边小华;石少卿;康建功;杜丽霞;;一种新型防护结构对爆炸冲击波衰减特性的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姜涛;张可玉;詹发民;王兴雁;;硬岩中爆炸冲击波衰减规律的数值模拟[J];工程爆破;2005年04期
4 吴德义;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不同阶段运动规律分析[J];爆破器材;2005年02期
5 李加贵;边小华;张雷;;爆炸冲击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数据对比[J];山西建筑;2006年08期
6 吴德义;孙荣荣;;爆炸冲击波强度对液-气界面稳定性影响分析[J];煤矿爆破;2007年01期
7 杨鑫;石少卿;程鹏飞;庞嘉;;爆炸冲击波在空气中传播规律的经验公式对比及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2007年05期
8 邓荣兵;金先龙;陈向东;杜新光;沈建奇;李政;;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桥梁损伤效应的数值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9 申祖武;龚敏;王天运;郑力;张耀辉;;汽车炸弹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建筑物的动力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8年08期
10 申祖武;龚敏;王天运;郑力;张耀辉;;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建筑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月桂;杨海杰;高明亮;姜浩;;防护门抗爆炸冲击波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骆成汉;房奰柳;余征跃;张兴裕;曹毅;;爆炸冲击波强度检测试验装置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鑫;吴桂英;;爆炸冲击波遇到挡墙时反射超压的分布[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常振政;张金泉;马洪;;弱约束条件下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及其强度计算[A];第十一届中国煤炭学会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姚哲芳;任辉启;沈兆武;;爆炸冲击波在粗糙坑道中的衰减规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倪鸿礼;王惠玲;乐嘉陵;;坑道内爆炸冲击波载荷数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红彪;王冰;李济顺;尤彩虹;吴如兆;王文襄;;无线存储式爆炸冲击波压阻压力传感器研制[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树有;蒋建伟;门建兵;王伟;;高海拔大气环境爆炸冲击波传播数值模拟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9 张秀华;朱新雨;吴燕燕;;室内燃气爆炸冲击波的特性及传播规律[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10 胡玉涛;蒋邦海;张舵;卢芳云;;爆炸冲击波超压场的快速计算与可视化[A];第七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杰;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人体创伤及泡沫材料对冲击波的衰减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闫秋实;典型地铁结构内爆炸流场分布及动力反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邬玉斌;地下结构偶然性内爆炸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福;长壶高速公路的安全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09年
2 刘国强;汽车炸弹爆炸冲击波在城市街道传播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宁;爆炸冲击波在通海管路系统中的传播规律及其防护[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董磊;障碍物体形对爆炸波传播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5 郑鹏;FCT方法在爆炸冲击波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徐曼妮;汽车炸弹爆炸冲击波超压预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7 张衍芳;冲击波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8 贾建伟;岩石中隧道内爆炸动力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郑洋;基于AUTO-DYN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爆炸响应及破坏形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永琛;玻璃幕墙结构抗爆炸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00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90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