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材料梁界面力学及其应用:综述
[Abstract]:Bimaterial structur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such as thin film coating,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composite laminates and sandwich plates, bonded joints FRP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etc. The destruction of these structures usually begins with the interface and its vicinity. The method of damage mechanics (the method of material strength) is usually used to predict the initiation of cracks, and the method of fracture mechanics is used to predict the propagation of crack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interfacial stress analysis and fractur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imaterial structure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model of bond stress analysis of bimaterial beams, which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predicting crack initiation. Then the basic methods of fracture mechanics analysis of the interface of bimaterial beams are summarized. The crack tip method and its related models for sol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with emphasis on the influence of crack tip deformation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Finally, the effect of interface delamination on ot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imaterial structures, such as buckling and vibration, is introduc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265)
【分类号】:O3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福清,张晖辉,原洪海,白象忠;载流薄板裂纹尖端的电热效应[J];机械强度;2003年05期
2 张为民,张淳源;幂率型非线性粘弹性裂纹尖端场[J];固体力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王琦,杨晓庄,李海涛;无限长条板中动裂纹尖端的特性[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汪青杰,高明,陈皓;导电薄板内裂纹尖端区域的电磁应力[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02期
5 贾斌,王振清,李永东;Ⅰ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黏塑性场[J];力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王振清,周博,梁文彦,韩玉来,王永军;动态裂纹尖端弹粘塑性场的研究[J];力学季刊;2005年02期
7 马振宁;高明;;金属材料裂纹尖端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数值模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黄志强;;金属材料裂纹尖端损伤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韩东;方珍明;;局部解情况下的裂纹尖端单元划分[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10 汪青杰;马振宁;王逊;翟中海;;载流薄板裂纹尖端电磁应力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富东慧;侯振德;秦庆华;卢晨霞;;骨裂纹尖端压电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刚锋;傅孝龙;;表面弹性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傅孝龙;王刚锋;;表面效应对Ⅰ型裂纹尖端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卢宸华;刘波;桑建兵;王文嘉;;基于冰类材料的纯Ⅰ型裂纹尖端场的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5 袁荒;马松云;;梯度塑性理论中裂纹尖端场的表征[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6 李贞德;陈章华;;含应变梯度影响的裂纹尖端场的假设应变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虞吉林;郑哲敏;;一种非局部弹塑性连续体模型与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分布[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8 刘宁;朱维申;张春生;;裂纹尖端屈服条件下的围岩劈裂破坏判据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刘文辉;黄浩;;裂纹尖端塑性区的3D晶体有限元模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10 赵文彬;张雪霞;杨维阳;;弯曲载荷下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的裂纹尖端场[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靳志和;考虑板厚效应或材料损伤的裂纹尖端场[D];清华大学;1988年
3 唐立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D];清华大学;1988年
4 王钟羡;缺口应力预测和裂纹尖端约束评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卢宸华;含孔洞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渐近场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杨大鹏;微弯延伸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贾斌;幂硬化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8 孙艳玲;木材裂纹尖端区域应力场的数值分析和测试[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朱先奎;弹塑性材料动态裂纹尖端场研究[D];清华大学;1995年
10 梁文彦;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永军;压—剪混合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唐婧;Ⅲ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理想塑性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韩东;裂纹尖端弹塑性场的有限元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5 杨劲松;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数值模拟及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晓英;正交异性粘弹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蔡艳红;非线性损伤材料中Ⅲ型裂纹尖端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王兴刚;平面应力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弹粘塑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刘坤;晶间扩展裂纹尖端力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10 莫铁根;裂纹尖端应变能与热量的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70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17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