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基于DEM的流化床气固两相流瞬态数值模拟与验证

发布时间:2018-08-12 16:58
【摘要】:为了突破均相流模型不能全面考虑颗粒碰撞过程中受力的瓶颈,采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DEM离散元模拟方法,对准三维鼓泡流化床起始阶段的气固两相运动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结合流化床起始过程的高速摄影试验结果,从床层高度、空泡大小的变化以及颗粒相运动特性等角度对比分析了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在流化床鼓泡的初始阶段,DEM模型的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床层高度和空泡形态基本一致;在流化床内由于高速气流和颗粒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泡临近破碎的阶段,DEM预测的空泡直径和床层高度均小于试验测量结果.但是从整体流体动形态以及颗粒运动轨迹等角度,DE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稠密两相流进行求解,同时也能较好地描述气固流化床内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homogeneous phase flow model, the DEM discrete element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Euler-Lagrangian method is adopted. The trans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solid two-phase mo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ree-dimensional bubbling fluidized bed was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ed height, cavitation size and particle phas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high-speed photography in the initial process of fluidized b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of Dem mode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fluidized bed bubbling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bed heigh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avitation shape. The bubble diameter and bed height predicted by Dem in fluidized bed are small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owever, Dem model can solve the dense two-phase flow accurate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hole fluid dynamic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trajectory, and can also describ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as-solid fluidized b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173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BK20150508)
【分类号】:O3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王玉琳;张文彪;;基于静电传感的气固两相流测量及研究装置[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1期

2 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稠密气固两相流中单颗粒所受气动力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3 常剑;高金森;徐春明;;气固两相流中颗粒间碰撞传热进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4期

4 吴晓;;气固两相流输送特性的试验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吴晓;;柱塞气固两相流输送特性[J];化工学报;2009年03期

6 吴晓;;气固两相流能耗特性的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孙晨;陈凌珊;汤晨旭;;气固两相流模型在流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张晶晶;范学良;蔡小舒;;单帧单曝光图像法测量气固两相流速度场[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9 王超;徐占艳;秦伟刚;康旭冰;;稀相气固两相流探针声检测方法的测量信号特征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2期

10 孙建国;金英子;金羲东;;超声速气固两相流在不同压强比下的数值模拟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智泉;沈国清;安连锁;姜根山;;声学法测量气固两相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2 武生智;刘晓军;;复杂边界条件下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云;刘志敏;;气固两相流的阻塞预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控技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张洪军;周凯;WilliamYang;;90°弯管内气固两相流颗粒运动对气相湍流度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婉婧;魏小林;李腾;李森;;金属丝网高温烟气除尘器内部的气固两相流分析[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婉婧;魏小林;李腾;李森;;金属丝网高温烟气除尘器内部的气固两相流分析[A];多相流与非牛顿流暨第八届全国多相流与非牛顿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付有;俞自涛;胡亚才;樊建人;;气固两相流边界层转捩风洞实验设计[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张小辉;刘柏谦;赵立合;;流化床密相区宽筛分颗粒气固两相流流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王宏亮;田宙;;二维气固两相流数值计算的CE/SE方法[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墙报文章总表[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尹丽洁;稠密气固两相流双流体大涡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文彪;静电法稀相气固两相流测量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李洁;非均相非平衡可压流动的建模与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婷婷;基于空间滤波原理的气固两相流速度测量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朱剑;一种新型气固两相流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董章淼;气固两相流流速测量系统设计[D];东北大学;2014年

4 王大阳;基于分段激励式电容传感器的浓相气固两相流流动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王增双;水平管道中的浓相气固两相流流动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蒋泰毅;气固两相流速度及质量流量的静电测量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帅;气固两相流气相亚格子模型效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钰强;气固两相流固相速度及浓度的测量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9 孙晓梦;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仿真及静电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冯军;气固两相流参数检测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79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179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