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开孔泡沫铝动态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6 09:29
【摘要】:通过建立部分开孔单胞模型,并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开孔泡沫铝的动态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中、低应变率还是高应变率,开孔泡沫铝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对应变率存在敏感性。开孔泡沫铝的应变率效应受孔隙率影响,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开孔泡沫铝的应变率效应明显降低。在动态载荷下,开孔泡沫铝呈现三种不同的变形模式。
[Abstract]: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luminum foam was carried out by establishing a partial open cell model and using ANSYS/LS-DYNA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 strength and flow stress of aluminum foam are sensitive to strain rate both at medium, low strain rate and high strain rate. The strain rate effect of aluminum foam is affected by porosity, and the strain rate effect of aluminum foam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deformation modes of aluminum foam under dynamic loading.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北大学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基金】:兵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201101) 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201307)
【分类号】:O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成军;谢若泽;张方举;;内部填充泡沫铝的柱壳力学响应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11年04期

2 王鹏飞;徐松林;李志斌;胡时胜;;高温下轻质泡沫铝动态力学性能实验[J];爆炸与冲击;2014年04期

3 潘艺,胡时胜,蒋家桥,黄西成;泡沫铝泡孔动态变形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年05期

4 康建功;石少卿;刘颖芳;汪敏;;两端固支泡沫铝夹芯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J];振动与冲击;2010年04期

5 谢中友;李剑荣;虞吉林;;泡沫铝填充薄壁圆管的三点弯曲实验的数值模拟[J];固体力学学报;2007年03期

6 贾斌;马志涛;庞宝君;;填充泡沫铝防护结构的超高速撞击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杨宝;汤立群;刘逸平;黄小清;刘泽佳;张纯禹;魏志强;;冲击条件下泡沫铝的细观变形特征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2年04期

8 黄炼;张锦;查长松;陈宪刚;王卉隽;;泡沫铝冲击吸能器被动冲击隔离技术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1年06期

9 程和法;黄笑梅;王强;田杰;韩福生;;通孔泡沫铝的动态压缩行为[J];爆炸与冲击;2006年02期

10 黄西成;陈裕泽;蒋家桥;谢若泽;王强;张方举;陈成军;;撞击作用下泡沫铝填充结构吸能特征[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晓虎;杨庆生;;泡沫铝夹芯双圆管结构的冲击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伟国;李玉龙;;泡沫铝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变形行为[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钟卫洲;陈刚;郝志明;黄西成;王小龙;李思忠;刘显军;;基于结构设计的几种缓冲垫层冲击行为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4 康建功;石少卿;刘颖芳;汪敏;;碳纤维增强泡沫铝夹芯梁抗爆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杰;泡沫铝的冲击波衰减和抗爆震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习会峰;泡沫铝夹芯板高温下冲击力学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哲;泡沫铝单调及循环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黄睿;轴向载荷下泡沫铝填充薄壁金属管吸能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马荣鑫;泡沫金属的细观结构特征与建模及其动静态仿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8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358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