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微通道中油水两相流的泊肃叶数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9-03-31 19:01
【摘要】:泊肃叶数是表征微通道阻力特性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微米级通道中油水两相流动速度和含油率对泊肃叶数的影响,文中选用水力直径为195μm的微通道和8μm的过渡型微通道,对不同雷诺数和含油率的油水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这2种尺度的微通道,油水两相流的泊肃叶数随雷诺数和含油率的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差异。对于195μm的微通道,雷诺数对泊肃叶数没有明显影响,而在含油率为0.3和0.7时泊肃叶数分别达到最小值约30和最大值约120。对于8μm的过渡型微通道,雷诺数和含油率都对泊肃叶数有明显影响,在含油率为0.6时泊肃叶数达到最大值约300。分析了泊肃叶数与油水两相流流型的相关性,提出了泊肃叶数与雷诺数以及含油率之间的关系式。
[Abstract]:The number of Poiseux leave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hannel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il-water two-phase flow velocity and oil content on the number of Poisson leaves in micron channel, the micro-channel with hydraulic diameter of 195 渭 m and the transitional micro-channel with 8 渭 m are selected. The oil-water two-phase flow with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 and oil content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se two-scale microchannel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Poisson leaves with Reynolds number and oil content in the oil-water two-phase flow. For the microchannel with 195 渭 m, Reynolds number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leaves, but when the oil content is 0.3 and 0.7, the number of leaves reaches the minimum value of about 30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about 120, respectively. For the 8 渭 m transitional microchannel, Reynolds number and oil content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the number of Poisson leaves,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leaves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of about 300 when the oil content is 0.6.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Poisson leaves and the flow pattern of oil-water two-phase flow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Poisson leaves and Reynolds number and oil content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572241)
【分类号】:O3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华;林建忠;;S形微通道流场的混合特性研究[J];科技通报;2009年05期

2 高杨;白竹川;刘婷婷;袁明权;;微通道尺寸对开通道电渗泵性能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3 周萍;陈卓;徐则林;莫景文;;玻璃质微通道流动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石慧霞;王企鲲;;微通道中颗粒惯性聚集特性的数值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张凯;林建忠;李志华;;电渗驱动微通道流中的扩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05期

6 王昊利;王元;邢丽燕;;微通道内流的微尺度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7 黄永光;刘世炳;陈涛;宋海英;;基于微通道构型的微流体流动控制研究[J];力学进展;2009年01期

8 胡月莲;;微通道内单相水流动与换热的特性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闫寒;张文明;胡开明;刘岩;孟光;;随机粗糙微通道内流动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7期

10 王企鲲;;微通道中颗粒所受惯性升力特性的数值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鹏;申峰;刘赵淼;李易;;凹槽微通道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夏国栋;翟玉玲;崔珍珍;;低雷诺数下扇形凹穴型微通道速度场和涡量场的特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夏国栋;翟玉玲;崔珍珍;;低雷诺数下扇形凹穴型微通道速度场和涡量场的特性分析[A];多相流与非牛顿流暨第八届全国多相流与非牛顿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成印;逄燕;刘赵淼;;不同介质对微通道热沉散热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丽昆;刘赵淼;申峰;;Y型微通道中两相界面形貌变化特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超;胡国庆;;微通道中的惯性效应及颗粒操控[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企鲲;孙仁;;方形截面微通道中颗粒“惯性聚集”特性的数值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袁智蕙;马水龙;侯志园;杨树敏;刘纯;吴恩明;;应用超声波方法精确测量油水两相流油流量[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郭伯和;金宁德;胡亚范;胡秧利;;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金宁德;李爽;胡娜娜;谢荣华;郑希科;刘兴斌;;水平油水两相流流型非线性特征分析[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逄燕;弹性壁面微通道内液滴/气泡的生成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志华;微通道流场混合与分离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瑞金;微通道中流体扩散和混合机理及其微混合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雅鹏;垂直磁场作用下平行板微通道内Maxwell流体的周期电渗流[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孙振国;不同角度Y型汇流下蛇形微通道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3 曾素均;凹槽微通道中流体流动和换热特性的数值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唐琬婷;液态锂在金属微通道中的流动行为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董利君;微通道反应器数学模型的理论及数值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石栋栋;Y型微通道中空泡动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7 常赫;蛇形微通道气液两相流型数值模拟与流动特性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8 刘检朴;聚焦型微通道内液滴生成的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莉;粗糙微通道中的滑移理论与减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贤明;生物芯片微通道周期性电渗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1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451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