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圆柱尾板流场控制效果比较

发布时间:2021-04-04 20:43
  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对分隔板圆柱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雷诺数Re=200时,分隔板长度L(D≤L≤3D)对圆柱受力和周围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L≥2D时,考虑流固耦合后柔性分隔板圆柱的升力系数大于刚性分隔板圆柱,且随板长增加升力系数不断提升,阻力系数也相应增大;柔性分隔板尾缘流场受自由端上下摆动影响,未出现小尺度旋涡,同时分隔板上、下表面均出现旋涡。此外,流固耦合条件下尾缘旋涡结构模式将发生变化,刚性分隔板圆柱尾迹旋涡为2P型,柔性则为2S型;随分隔板长度增加,柔性分隔板自由端发生偏转,增加了对流场的额外扰动,分离流的旋转特性受到抑制,斯特努哈尔数(St)均小于刚性分隔板(L=2D除外),同时脱落涡的涡强及脱落频率均有所降低。 

【文章来源】:船舶工程. 2020,42(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圆柱尾板流场控制效果比较


图1 分隔板圆柱计算域

网格分布,网格分布,网格


计算域和固体结构网格划分使用ICEM,流体侧和固体侧均使用结构网格。分隔板圆柱模型的流场和结构网格分布见图2。圆柱近壁面和尾流区域流速变化较大,对流场的影响较大,故对网格进行局部加密处理,远离模型区域的流场网格相对稀疏。为减小数值解受网格数量的影响,对Re=200、长度L=D的刚性分隔板圆柱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表1给出了St随网格数量变化的情况。结果发现,当网格数量达到6万时,继续增加网格数量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故选取网格节点数为66 330。

阻力系数,长度,圆柱,旋涡


从图3中也可以发现,阻力系数均保持相对稳定。分隔板长度小于2D时,耦合时的阻力系数小于未耦合,但两者的数值大小较接近;分隔板长度超过2D时,耦合时阻力不断升高,并随着长度增加,两者差值加大。因此,柔性结构能有效改善流动特性。3.2 尾缘流场及旋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全风场功率输出的风力机控制策略研究[J]. 王渊博,李春,缪维跑,杨阳,丁勤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15)
[2]基于IQN-ILS流固耦合算法的改进及应用[J]. 葛佳斌,王灿星,冯占宸.  机电工程. 2015(04)
[3]考虑流固耦合的弹性圆柱体涡激振动研究[J]. 曹淑刚,黄维平,顾恩凯.  振动与冲击. 2015(01)
[4]串列圆柱体尾流、尾涡耦合振动试验研究[J]. 关德宝,黄维平,宋虹,田会元,耿翱翔,魏立波.  振动与冲击. 2014(22)
[5]高雷诺数时分隔板对圆柱涡致振动的影响[J]. 丁林,张力,杨仲卿.  机械工程学报. 2013(14)
[6]分隔板偏角对圆柱受力和脱涡频率的影响[J]. 张力,丁林,唐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10)
[7]流固耦合理论研究进展[J]. 钱若军,董石麟,袁行飞.  空间结构. 2008(01)
[8]非定常流动计算的PISO算法[J]. 王彤,谷传纲,杨波,黄建德.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3(02)
[9]任意的拉格朗日欧拉边界元-有限元混合法分析物体撞水响应[J]. 钱勤,黄玉盈,王石刚,刘志宏,赵宇征,朱达善.  固体力学学报. 1994(01)



本文编号:311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11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