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介电液体电羽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01:56
  利用静电场可以实现不同流体介质内部输运过程的有效控制,这为基于电场的主动流动和传热控制技术、电场驱动泵、电雾化等一系列创新应用提供了基础.这些应用依赖于电场、电荷和流场间相互耦合关系的深入理解.本文对针-板电极结构介电液体在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的流动和电压-电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曲率0.1 mm的针电极,当针-板间距为30 mm而施加的电压的绝对值在5~6 kV时,液体处于稳定对流状态,流动方向为从针电极指向板电极,流动形态与浸没射流有一定的相似性.该流动是由电场作用在从针电极表面注入流体内部的自由电荷上的库仑力驱动产生的.通过对轴向速度、纵向速度和羽流宽度分析发现,流场中最大流动速度位于水平对称轴上.在稳态流动区间,随电压增强,流型基本保持不变,但流动强度增大.另外,实验结果表明同样幅值下施加负电压时电流值和流动强度均更大,羽流核心区位置也离针电极更远.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0,50(07)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状电极作用下的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J]. 罗小平,张超勇,章金鑫,郭峰.  化工进展. 2019(08)
[2]三维方腔介电液体电对流的数值模拟研究[J]. 吴健,张蒙齐,田方宝.  力学学报. 2018(06)
[3]气流作用下同轴带电射流的不稳定性研究[J]. 李帅兵,杨睿,罗喜胜,司廷.  力学学报. 2017(05)
[4]电除尘技术发展与应用[J]. 闫克平,李树然,郑钦臻,周靖鑫,黄逸凡,刘振.  高电压技术. 2017(02)
[5]电液动力微泵的制作及实验研究[J]. 于翮,俞坚,马重芳.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0(10)
[6]电雾化、电纺丝和带电射流稳定性研究[J]. 尹协振,李芳.  力学与实践. 2009(01)
[7]电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陈效鹏,程久生,尹协振.  科学通报. 2003(07)



本文编号:3203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203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