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开孔对机翼气动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21:56
为在大攻角下提升机翼结构的气动性能,提出一种在机翼结构表面开孔,建立廊道连通上、下翼面的方法,可促使飞机从失速状态中改出。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在fluent软件上数值模拟了不同攻角下,机翼表面开孔的大小及角度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开孔机翼表面绕流的规律。结果显示,对比基于NACA0018翼型的标准机翼,在小攻角条件下,表面开孔机翼的升力系数略低;但当攻角增至16°时,标准机翼开始出现明显的失速特征,而此时开孔机翼的升力系数高于标准机翼,可在大攻角下维持良好的气动性能。以圆形开孔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开孔尺寸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数据表明,当开孔尺寸较小时,在大攻角下机翼的升力系数随开孔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到达临界值即开孔尺寸为006m时,气动性能最佳,继续增大开孔尺寸,机翼的升力系数反而减小。另外,顺时针倾斜方向的开孔方式,其气动性能要优于垂直于弦线方向的开孔方式。
【文章来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标准机翼和开孔机翼三维模型图
图2为计算域网格的划分情况及机翼表面网格划分情况。在机翼的前缘建立半径为10c的半圆弧边界,在机翼后缘建立长度和宽度都为10c矩形边界,翼展方向为机翼的展长。流体网格全部使用六面体结构网格,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及标准壁面函数处理方法。对机翼的边界层进行处理,使得首层网格的高度的y+=100,边界层数不少于10。开孔机翼的网格数量约为150万,而标准机翼的则为120万左右。雷诺数Re=106,介质为空气。流场的半圆弧入口及矩形下边界设置为速度入口,矩形右边界及上边界条件设置为压力出口,开孔机翼和标准机翼的上下表面均设为无滑移壁面,使用压力修正的SIMPLE迭代算法和二阶迎风格式。各参数收敛残差值设置为10-6,合理调节松弛因子,使得残差曲线达到收敛状态。2 结果与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开孔机翼在大攻角下的气动性能,将标准机翼和开孔机翼在攻角为10°及20°时的压力云图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当攻角为10°时,机翼表面的压力云图如图4所示。标准机翼的上表面压力从前缘到后缘逐层递增,且在机翼的前缘处最小。此时,由于表面开孔,少部分气体从下表面经孔流至上表面,且上表面孔后部分气体出现回流现象,导致开孔机翼的上表面压力在机翼的前端明显高于标准机翼,下表面的压力略低于标准机翼。因此,当攻角为10°时,开孔机翼升力系数小于标准机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射流飞控技术的无操纵面飞行器研究进展[J]. 徐悦,杜海,李岩,李小飞,陈黎. 航空科学技术. 2019(04)
[2]零质量射流对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J]. 祝健,王晓东,马璐,康顺. 可再生能源. 2019(03)
[3]微型扑旋翼飞行器悬停的空气动力学研究[J]. 周超,吴江浩. 无人系统技术. 2018(04)
[4]尾缘襟翼缝隙大小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J]. 贾亚雷,韩中合,安鹏,李恒凡,董帅.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8(01)
[5]超声速飞行器后缘舵缝隙影响研究[J]. 王明昆,马林静,张元静,周丹杰. 战术导弹技术. 2017(02)
[6]射流技术提升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研究[J]. 丁文祥,蔡新,张羽,高强. 可再生能源. 2016(02)
[7]合成射流对角区马蹄涡的影响研究[J]. 王建明,马驰,李明,朱建勇,马树元. 航空科学技术. 2016(01)
[8]翼尖开孔吹气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研究[J]. 龚志斌,李杰,张恒. 航空计算技术. 2015(04)
[9]扑翼飞行器机翼开孔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 高广林,宋笔锋,王利光,丁祥. 实验流体力学. 2010(05)
本文编号:3250005
【文章来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标准机翼和开孔机翼三维模型图
图2为计算域网格的划分情况及机翼表面网格划分情况。在机翼的前缘建立半径为10c的半圆弧边界,在机翼后缘建立长度和宽度都为10c矩形边界,翼展方向为机翼的展长。流体网格全部使用六面体结构网格,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及标准壁面函数处理方法。对机翼的边界层进行处理,使得首层网格的高度的y+=100,边界层数不少于10。开孔机翼的网格数量约为150万,而标准机翼的则为120万左右。雷诺数Re=106,介质为空气。流场的半圆弧入口及矩形下边界设置为速度入口,矩形右边界及上边界条件设置为压力出口,开孔机翼和标准机翼的上下表面均设为无滑移壁面,使用压力修正的SIMPLE迭代算法和二阶迎风格式。各参数收敛残差值设置为10-6,合理调节松弛因子,使得残差曲线达到收敛状态。2 结果与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开孔机翼在大攻角下的气动性能,将标准机翼和开孔机翼在攻角为10°及20°时的压力云图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当攻角为10°时,机翼表面的压力云图如图4所示。标准机翼的上表面压力从前缘到后缘逐层递增,且在机翼的前缘处最小。此时,由于表面开孔,少部分气体从下表面经孔流至上表面,且上表面孔后部分气体出现回流现象,导致开孔机翼的上表面压力在机翼的前端明显高于标准机翼,下表面的压力略低于标准机翼。因此,当攻角为10°时,开孔机翼升力系数小于标准机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射流飞控技术的无操纵面飞行器研究进展[J]. 徐悦,杜海,李岩,李小飞,陈黎. 航空科学技术. 2019(04)
[2]零质量射流对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J]. 祝健,王晓东,马璐,康顺. 可再生能源. 2019(03)
[3]微型扑旋翼飞行器悬停的空气动力学研究[J]. 周超,吴江浩. 无人系统技术. 2018(04)
[4]尾缘襟翼缝隙大小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J]. 贾亚雷,韩中合,安鹏,李恒凡,董帅.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8(01)
[5]超声速飞行器后缘舵缝隙影响研究[J]. 王明昆,马林静,张元静,周丹杰. 战术导弹技术. 2017(02)
[6]射流技术提升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研究[J]. 丁文祥,蔡新,张羽,高强. 可再生能源. 2016(02)
[7]合成射流对角区马蹄涡的影响研究[J]. 王建明,马驰,李明,朱建勇,马树元. 航空科学技术. 2016(01)
[8]翼尖开孔吹气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研究[J]. 龚志斌,李杰,张恒. 航空计算技术. 2015(04)
[9]扑翼飞行器机翼开孔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 高广林,宋笔锋,王利光,丁祥. 实验流体力学. 2010(05)
本文编号:3250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25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