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磁敏橡胶的磁致摩擦机理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16:44
  摩擦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据统计,世界上有近一半的能源是由于摩擦的各种形式损耗掉,约占国民生产总值2%-7%。因此,运用摩擦学知识在调控摩擦与降低磨损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重大社会意义。现有的摩擦调控方式虽然可通过改善摩擦材料性能达到增加或降低摩擦的目的,但大多存在苛刻的使用条件,难以实现在线可逆可调,磁敏橡胶因其在磁场下具备毫秒级刚度阻尼可控的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此,本文针对磁敏橡胶在磁控摩擦领域存在实验不够完整、机理尚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结构的宏观摩擦实验和材料的微观表面观察实验对磁敏橡胶摩擦特性进行实验探究,再采用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方式解释磁敏橡胶磁控摩擦特性及机理,为磁敏橡胶在磁控摩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数据上和理论上的指导。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磁敏橡胶磁致摩擦机理及实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综述了复合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摩擦性能、摩擦机理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磁敏智能材料在磁控摩擦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并介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综合分析各个可能对磁敏橡胶摩擦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制定本文的详细研究方案。研究方案采用结构的宏观摩擦实验和材料的...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磁敏橡胶的磁致摩擦机理及实验研究


刹车摩擦与轮胎磨损

水平舵,弹翼,巡航导弹,潜艇


填充改性、金属及其化合物填充改性、聚合物表面改性、聚合物共混强改性以及纳米材料改性等[7]。改性后的摩擦副材料常常被应用到运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大或减小摩擦作用,但是改性后的摩擦副材料往性与可调性,这种不能通过在线调控的摩擦属于被动摩擦。被动摩擦备可控、可调等智能特性,极大地限制了材料本身的发展。

双组份,硅橡胶,磁敏


同性磁敏橡胶与各向异性磁敏橡胶均采橡胶基体配比也采用隔震减振常用配比。对磁敏橡胶摩擦特性的影响,制备了铁磁25%,30%的各向同性磁敏橡胶进行第二胶的基体材料采用 HT-18 双组份硅橡胶(包含 A 组分和 B 组分,硅橡胶的混合重量图 3.1 所示。稀释剂采用 50cp 的二甲基径为5μm 左右的球形羰基铁粉(北京兴荣羰基铁粉微观结构图如图 3.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iB2增强Al-18%Si复合材料的硬度测试与断口分析[J]. 张保林.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17(04)
[2]磁流变弹性体的磁致摩擦性能研究[J]. 李锐,任德均,吴暄,刘琳,王晓杰.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3)
[3]各向同性磁流变橡胶材料的摩擦实验研究[J]. 李锐,任德均,陈翔,王晓杰.  材料导报. 2017(02)
[4]硬磁颗粒填充与充磁对磁敏弹性体磁控力学行为的影响[J]. 赵慧婷,廖昌荣,章鹏,简晓春.  材料研究学报. 2016(06)
[5]有场条件下不同羰基铁粉磁流变液的摩擦特性[J]. 张寒松,晏华,杨健健,毛友谊.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6(02)
[6]吹砂、抛光及其电解腐蚀后处理对单晶高温合金表面组织和再结晶行为的影响[J]. 薛燕鹏,胡立杰,赵金乾,李嘉荣.  材料工程. 2016(02)
[7]Friction Behavior of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with Different Material Types an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J]. ZHANG Peng,LEE Kwang-Hee,LEE Chul-He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6(01)
[8]磁流变弹性体压缩模式下的力学性能[J]. 刘春,黄学功,李光辉,王炅.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5(06)
[9]磁敏智能软材料及磁流变机理[J]. 许阳光,龚兴龙,万强,刘太祥,宣守虎.  力学进展. 2015(00)
[10]外加磁场对W-20Cu/45钢摩擦副干摩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王凤梅,谢敬佩,李炎,马窦琴,刘舒.  摩擦学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往复滑动摩擦副磨合过程摩擦振动非线性特征研究[D]. 孙迪.大连海事大学 2015
[2]摩擦对电/磁流变效应影响的机理研究[D]. 蒋继乐.清华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聚芳醚砜系列聚合物摩擦学性能研究[D]. 孙大野.吉林大学 2016
[2]面向横向震动控制的磁流变弹性体材料及器件研究[D]. 朱秘.重庆大学 2016
[3]复合工况用磁流变弹性体及其智能隔震器设计研究[D]. 刘春.南京理工大学 2016
[4]表面织构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D]. 袁明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6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426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