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盘位置对涵道螺旋桨气动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22 22:44
基于滑移网格模型,通过求解三维非定常N-S方程,数值研究了涵道螺旋桨气动性能随螺旋桨桨盘位置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涵道螺旋桨总拉力和总气动效率都大于普通螺旋桨,但涵道内螺旋桨拉力小于普通螺旋桨;随着桨盘位置逐渐向涵道后端靠近,涵道内螺旋桨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涵道附加推力先增大后减小;涵道螺旋桨总拉力受涵道附加推力影响较大,涵道附加推力主要由涵道内壁面决定;当桨盘在涵道型面最大厚度区域的中间位置,涵道内壁面桨盘前低压区最小,桨盘后高压区面积较大,此时涵道附加推力最大,使得涵道螺旋桨总拉力最大。
【文章来源】:直升机技术. 2020,(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涵道型面划分
直升机技术总第204期旋桨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涵道附加推力先增大后减小,但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桨盘位置不同。涵道内螺旋桨拉力最小位置与涵道型面前缘距离较近,涵道附加推力最大值位置与涵道型面前缘距离较远。可以想象,在涵道附加推力开始减小之前,总拉力是增大的,涵道附加推力开始减小后,当涵道附加推力减小量大于涵道内螺旋桨拉力增大量时,总拉力减小,反之则总拉力增大。图3涵道与涵道内壁面推力系数图4是总拉力系数比较图,小图没有显示普通螺旋桨拉力。由图可见,涵道螺旋桨总拉力大于普通螺旋桨。在涵道螺旋桨中,总拉力随桨盘后移先增大后减小。case4总拉力系数最大,此时桨盘在涵道型面27%的位置,即涵道型面最大厚度的中间位置。比较图2和图3可见,涵道螺旋桨总拉力最大值与涵道附加推力的变化情况相同,与涵道内螺旋桨拉力的变化不一样,说明总拉力的变化受涵道附加推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图4总拉力系数图5是涵道螺旋桨总的气动效率比较图。由图可见,总气动效率随着桨盘后移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case3,这与总拉力最大值位置不一样。但不管桨盘位置在哪,涵道螺旋桨总气动效率都大于普通螺旋桨。图5总气动效率比较图比较图2、图3、图4可见,螺旋桨桨盘位置变化时,涵道附加推力和螺旋桨拉力都会发生变化,但涵道螺旋桨总拉力的变化受涵道附加推力影响最大,而涵道附加推力主要由涵道内壁面决定。图6是涵道内壁面压力分布比较图。图6内壁面压力分布比较图由图可见,涵道内壁面桨盘前会产生一个低压区,桨盘后会产生一个高压区。这两个区域的压力差使得涵道能够产生附加推力,附加推力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FD技术的导管螺旋桨自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J]. 余龙,DRUKENBROD M,GREVE M,ABDEL-MAKSOUD M.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3(04)
[2]等离子体提高螺旋桨桨根翼型气动性能的仿真研究[J]. 程钰锋,聂万胜,车学科.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2(03)
[3]临近空间螺旋桨气动性能分析[J]. 程钰锋,聂万胜. 直升机技术. 2011(03)
[4]导管螺旋桨气动性能的风洞试验研究[J]. 焦予秦,金承信,郭琦. 应用力学学报. 2008(04)
[5]涵道螺旋桨式反扭矩系统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研究[J]. 孙传伟. 直升机技术. 2008(03)
硕士论文
[1]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及噪声性能预报[D]. 崔立新.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47244
【文章来源】:直升机技术. 2020,(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涵道型面划分
直升机技术总第204期旋桨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涵道附加推力先增大后减小,但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桨盘位置不同。涵道内螺旋桨拉力最小位置与涵道型面前缘距离较近,涵道附加推力最大值位置与涵道型面前缘距离较远。可以想象,在涵道附加推力开始减小之前,总拉力是增大的,涵道附加推力开始减小后,当涵道附加推力减小量大于涵道内螺旋桨拉力增大量时,总拉力减小,反之则总拉力增大。图3涵道与涵道内壁面推力系数图4是总拉力系数比较图,小图没有显示普通螺旋桨拉力。由图可见,涵道螺旋桨总拉力大于普通螺旋桨。在涵道螺旋桨中,总拉力随桨盘后移先增大后减小。case4总拉力系数最大,此时桨盘在涵道型面27%的位置,即涵道型面最大厚度的中间位置。比较图2和图3可见,涵道螺旋桨总拉力最大值与涵道附加推力的变化情况相同,与涵道内螺旋桨拉力的变化不一样,说明总拉力的变化受涵道附加推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图4总拉力系数图5是涵道螺旋桨总的气动效率比较图。由图可见,总气动效率随着桨盘后移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case3,这与总拉力最大值位置不一样。但不管桨盘位置在哪,涵道螺旋桨总气动效率都大于普通螺旋桨。图5总气动效率比较图比较图2、图3、图4可见,螺旋桨桨盘位置变化时,涵道附加推力和螺旋桨拉力都会发生变化,但涵道螺旋桨总拉力的变化受涵道附加推力影响最大,而涵道附加推力主要由涵道内壁面决定。图6是涵道内壁面压力分布比较图。图6内壁面压力分布比较图由图可见,涵道内壁面桨盘前会产生一个低压区,桨盘后会产生一个高压区。这两个区域的压力差使得涵道能够产生附加推力,附加推力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CFD技术的导管螺旋桨自动优化设计技术研究[J]. 余龙,DRUKENBROD M,GREVE M,ABDEL-MAKSOUD M.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3(04)
[2]等离子体提高螺旋桨桨根翼型气动性能的仿真研究[J]. 程钰锋,聂万胜,车学科.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2(03)
[3]临近空间螺旋桨气动性能分析[J]. 程钰锋,聂万胜. 直升机技术. 2011(03)
[4]导管螺旋桨气动性能的风洞试验研究[J]. 焦予秦,金承信,郭琦. 应用力学学报. 2008(04)
[5]涵道螺旋桨式反扭矩系统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研究[J]. 孙传伟. 直升机技术. 2008(03)
硕士论文
[1]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及噪声性能预报[D]. 崔立新.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4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54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