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热环境试验及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4-28 23:24
地面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是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的主要手段。针对临近空间复杂气动外形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研究的需要,分析探讨了国内气动热试验及测量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特征以及飞行剖面、边界层转捩和气动热环境特性等,进而分析了气动热环境风洞试验模拟理论,介绍了适用于气动热研究的风洞试验设备及其模拟能力,重点讨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风洞的热流测量技术发展近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在以长时间、高热流、高壁温为主要特征的高超声速飞行试验中,无法应用风洞环境下的热流测量技术,因而介绍了目前飞行试验中采用的气动热测量技术,讨论了根据结构温度反辨识表面热流存在的问题,以及热流传感器表面的"冷点效应"、表面催化特性等因素对飞行试验气动热测量的影响,提出了后续工作中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气动热环境测量技术问题。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特性分析
1.1 飞行器外形特征
1.2 飞行剖面特性
1.3 边界层转捩特性
1.4 气动热环境特性
2 地面风洞气动热环境测量
2.1 气动热环境地面试验关键模拟参数
2.2 风洞试验设备
2.3 风洞试验气动热测量技术
3 飞行试验气动热环境测量
3.1“内置式”热流测量技术
3.2“嵌入式”热流测量技术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感器催化特性差异对气动热影响的计算分析[J]. 丁明松,董维中,高铁锁,江涛,刘庆宗. 宇航学报. 2017(12)
[2]局部催化特性差异对气动热环境影响的计算分析[J]. 丁明松,董维中,高铁锁,江涛,刘庆宗. 航空学报. 2018(03)
[3]HTV2第二次飞行试验气动热环境及失效模式分析[J]. 国义军,曾磊,张昊元,代光月,王安龄,邱波,周述光,刘骁.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7(04)
[4]飞行试验热流辨识和边界层转捩滞后现象[J]. 国义军,周宇,肖涵山,周述光,邱波,曾磊,刘骁. 航空学报. 2017(10)
[5]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及气动热研究现状[J]. 王庆洋,丛堃林,刘丽丽,陆宏志,徐胜金. 气体物理. 2017(04)
[6]耐冲刷薄膜铂电阻热流传感器研制[J]. 李强,刘济春,孔荣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7(04)
[7]CARDC激波风洞TSP技术研究进展[J]. 张扣立,周嘉穗,孔荣宗,马晓伟,江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6(06)
[8]尖化前缘的稀薄气体化学非平衡流动和气动加热相似律研究[J]. 王智慧,鲍麟,童秉纲. 气体物理. 2016(01)
[9]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数值研究[J]. 董维中,高铁锁,丁明松,江涛,刘庆宗. 航空学报. 2015(01)
[10]考虑烧蚀情况下的表面热流辨识[J]. 钱炜祺,周宇,何开锋,邵元培.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4(06)
博士论文
[1]高超声速飞行试验热流密度测量方法与装置研究[D]. 丁小恒.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高超声速飞行器钝舵缝隙气动热环境研究[D]. 周佳.西南科技大学 2017
[2]尖化前缘热环境实验技术研究[D]. 陈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4974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特性分析
1.1 飞行器外形特征
1.2 飞行剖面特性
1.3 边界层转捩特性
1.4 气动热环境特性
2 地面风洞气动热环境测量
2.1 气动热环境地面试验关键模拟参数
2.2 风洞试验设备
2.3 风洞试验气动热测量技术
3 飞行试验气动热环境测量
3.1“内置式”热流测量技术
3.2“嵌入式”热流测量技术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感器催化特性差异对气动热影响的计算分析[J]. 丁明松,董维中,高铁锁,江涛,刘庆宗. 宇航学报. 2017(12)
[2]局部催化特性差异对气动热环境影响的计算分析[J]. 丁明松,董维中,高铁锁,江涛,刘庆宗. 航空学报. 2018(03)
[3]HTV2第二次飞行试验气动热环境及失效模式分析[J]. 国义军,曾磊,张昊元,代光月,王安龄,邱波,周述光,刘骁.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7(04)
[4]飞行试验热流辨识和边界层转捩滞后现象[J]. 国义军,周宇,肖涵山,周述光,邱波,曾磊,刘骁. 航空学报. 2017(10)
[5]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及气动热研究现状[J]. 王庆洋,丛堃林,刘丽丽,陆宏志,徐胜金. 气体物理. 2017(04)
[6]耐冲刷薄膜铂电阻热流传感器研制[J]. 李强,刘济春,孔荣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7(04)
[7]CARDC激波风洞TSP技术研究进展[J]. 张扣立,周嘉穗,孔荣宗,马晓伟,江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6(06)
[8]尖化前缘的稀薄气体化学非平衡流动和气动加热相似律研究[J]. 王智慧,鲍麟,童秉纲. 气体物理. 2016(01)
[9]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数值研究[J]. 董维中,高铁锁,丁明松,江涛,刘庆宗. 航空学报. 2015(01)
[10]考虑烧蚀情况下的表面热流辨识[J]. 钱炜祺,周宇,何开锋,邵元培.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4(06)
博士论文
[1]高超声速飞行试验热流密度测量方法与装置研究[D]. 丁小恒.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高超声速飞行器钝舵缝隙气动热环境研究[D]. 周佳.西南科技大学 2017
[2]尖化前缘热环境实验技术研究[D]. 陈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49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64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