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0-13 13:51

  本文关键词: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杆状病毒 昆虫中肠 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 经口感染


【摘要】:杆状病毒是一类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生活周期中产生两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粒子,即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自然界中,杆状病毒通过经口感染的方式在其宿主的中肠中建立原发性感染,杆状病毒的包埋型病毒粒子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了杆状病毒的基本特性,阐述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的蛋白组成及分类,并着重介绍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的进化及在杆状病毒经口感染过程建立中的意义,对进一步了解杆状病毒的进化历程和侵染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杆状病毒 昆虫中肠 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 经口感染
【基金】:深圳重组血浆蛋白类创新药物工程实验室项目
【分类号】:S476.1
【正文快照】: 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在自然界中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宿主主要为鳞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昆虫[1]。杆状病毒的基因组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大小约为80~180kb,预测编码89~18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frame,ORF)[2]。病毒基因组被高度压缩包装在呈杆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玲;魏美才;夏春兰;;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与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郭锡杰,杨明观,张耀洲;杆状病毒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研究[J];蚕业科学;2000年03期

3 郭锡杰,吴友良;昆虫杆状病毒在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应用[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4期

4 乌慧玲;曾黎平;吴岩;;杆状病毒基因分子进化研究的新方法[J];蚕业科学;2005年04期

5 刘高强;余晓丹;;昆虫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6 兰丽盼;吴小锋;;昆虫杆状病毒研究和应用新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7 马景霞;;昆虫杆状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应用[J];中国家禽;2008年11期

8 单晓红;唐平;张雨;徐攀;;基于全基因组数据的杆状病毒进化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8期

9 管致和;昆虫病原杆状病毒的研究和应用[J];世界农业;1985年08期

10 前田进;陆有华;;杆状病毒与载体[J];国外农学-蚕业;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园;沈阳;邱亚峰;史子学;邵东华;赵福广;马志永;;杆状病毒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叶林柏;陈海雷;郜金荣;朱应;梁东瑞;;昆虫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的相互作用[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庞义;;昆虫杆状病毒基因工程[A];杀虫微生物[C];1992年

4 宋建华;梁昌镛;陈新文;;杆状病毒介导的p35基因抗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研究[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万永继;;杆状病毒在组织细胞内的感染传输机制及垂直传播途径的分析[A];中国蚕学会商品性小蚕饲养规程和蚕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耘;罗长宝;何召庆;陈博文;刘尚高;王双山;靳玉芬;欧阳素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B_(13)株ORF_5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蔡艳清;许东林;周国辉;李华平;;广东首次发现甘蔗杆状病毒[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段宇;周红文;李倩;汪承亚;赵红;覃又文;刘超;陈家伟;;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杜恩岐;闫锋;卢楠;齐义鹏;;杆状病毒新调控基因p13的结构功能及杀虫潜力研究[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姜静颖;王斌;宋良国;;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电镜观察[A];第九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浩;利用杆状病毒表达感染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姚相杰;杆状病毒介导的丙肝病毒可感染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3 梁昌镛;杆状病毒与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5年

4 王鑫;杆状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敏;双启动子杆状病毒介导~(131)I肿瘤靶向治疗及抗肿瘤新生血管调控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陈寅;杆状病毒基因组扫描技术筛选病毒因子和顺式元件及其表达系统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宋建华;杆状病毒介导的基因表达及p35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年

8 邢福珊;PCV-2 ORF2蛋白在杆状病毒表面的展示及动物免疫试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易小平;重组昆虫杆状病毒高水平表达系统的建立和蜘蛛毒素基因(ω-ACTX-Hv2a)的合成表达及其杀虫效果的评价[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10 董春升;杆状病毒p10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艳梅;抗宿主细胞凋亡策略以优化杆状病毒表达载体[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易命;火地塘林区昆虫和杆状病毒多样性调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升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重组假型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李俪;提高杆状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夏爱华;柞蚕杆状病毒基因组的初步研究及家蚕Yellow基因家族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黄春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在杆状病毒表面的展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夏西超;杆状病毒展示系统的构建和表达[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王冠;杆状病毒早期感染对家蚕血淋巴细胞的影响以及宿主细胞的应激反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晓芳;基于Markov模型的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的进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奇;两株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杆状病毒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25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25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