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赤峰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7:22

  本文关键词:赤峰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赤峰市 GIS 耕地地力评价 评价指标


【摘要】:耕地地力代表着耕地的生产潜力,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并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地力评价是了解掌握各地区耕地地力水平及提高耕地质量的迫切要求。目前全国县域级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已接近完成。但是县级耕地地力评价所得出的成果有其局限性,还未能满足市级为单位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需求。因此为了尽快摸清市级耕地地力评价十分重要。鉴于此,本研究以赤峰市为例,初步采用一套可运用于市级耕地地力评价的工作流程以及对整个赤峰市耕地力等级的分布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本文以耕地地力评价理论为基础,采用GIS技术与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赤峰市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首先,通过对研究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GIS技术下获取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等数据,并建立研究区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其次,利用赤峰市土壤图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的方法获取赤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评价单元,根据赤峰市实际情况,通过咨询专家并经实地考察,选取降水量、≥10℃积温、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地貌类型、质地构型、坡度、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这10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赤峰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单因子评价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综合分析所有的评价因子对耕地地力的影响程度,并结合SPSS、EXCEL等软件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综合分数;最后,运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将赤峰市耕地地力分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和五等地5个级别,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赤峰市不同于县级的耕地力评价,由于市级单位的耕地地力评价考虑到其面积范围大和影响因子的宏观性,主要考虑了赤峰市地形地貌、≥10℃积温、降水量和灌溉保证率这4个评价指标作为市级单位的耕地地力的主要评价因子,使得本研究在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更合适市级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在赤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中,等级中优质耕地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和五等地所占的耕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4.07%、17.05%、9.74%、51.62%和7.52%。对于优质的耕地应发展好当地优势农作物,并提出保护的建议,对于分布面积最大四等地,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赤峰市 GIS 耕地地力评价 评价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8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研究背景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3.1 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15-16
  • 1.3.2 GIS技术在土地耕地地力评价中应用研究进展16-18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8-20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技术路线18-20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区概况20-39
  • 2.1 基本概念20-21
  • 2.1.1 耕地地力评价的定义20
  • 2.1.2 GIS的概念20-21
  • 2.2 基础理论21-23
  • 2.2.1 系统工程理论21-22
  • 2.2.2 可持续性利用理论22
  • 2.2.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22
  • 2.2.4 最低因子限制律22
  • 2.2.5 生态控制理论22-23
  • 2.3 研究区概况23-33
  • 2.3.1 地理位置23
  • 2.3.2 气候条件23-25
  • 2.3.3 水文25-27
  • 2.3.4 地形地貌27-29
  • 2.3.5 成土母质29-32
  • 2.3.6 土地资源概况32-33
  • 2.4 基础资料和技术准备33-39
  • 2.4.1 资料收集33-35
  • 2.4.2 布点原则35
  • 2.4.3 技术支持35
  • 2.4.4 布点方法35-38
  • 2.4.5 采样方法38-39
  • 第三章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39-66
  • 3.1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39-41
  • 3.1.1 总体目标39
  • 3.1.2 总体框架39-41
  • 3.2 市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41-48
  • 3.2.1 收集与整理资料42
  • 3.2.2 数据库的建立42-44
  • 3.2.3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44-46
  • 3.2.4 坐标投影转换与数据格式转换46-47
  • 3.2.5 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47
  • 3.2.6 系统主要图层建立方法47-48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8-51
  • 3.3.1 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48-49
  • 3.3.2 评价单元的划分49-50
  • 3.3.3 评价单元赋值50-51
  • 3.4 评价方法51-57
  • 3.4.1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51-54
  • 3.4.2 层次分析结果54
  • 3.4.3 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54-57
  • 3.5 评价结果57-61
  • 3.6 图件的编制和面积量算61-62
  • 3.6.1 图件的编制61-62
  • 3.6.2 面积量算62
  • 3.7 各等级地地力基本情况概述62-66
  • 3.7.1 一等地62-63
  • 3.7.2 等地63
  • 3.7.3 三等地63-64
  • 3.7.4 四等地64-65
  • 3.7.5 五等地65-66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66-68
  • 4.1 结论66
  • 4.2 讨论66-68
  • 参考文献68-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初红;邹忠;周鹤;;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2 李庆民;程鑫;;黑龙江省逊克农场耕地地力评价[J];吉林农业;2013年03期

3 孙玉香;;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7期

4 赵斌 ,王玉丰 ,王绍新 ,肖世盛 ,于奎武;辽宁省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因素的探讨[J];农业经济;2002年12期

5 鲁明星;贺立源;吴礼树;;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6年04期

6 陈争光;蔡德利;;模糊物元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7 闫军营;;我省对2005年度项目县耕地地力评价进行省级专项验收[J];河南农业;2009年03期

8 汤建东;;广东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优化[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9 刘永文;樊燕;刘洪斌;;丘陵山地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8期

10 冯秀俊;冯爱华;杨淑华;;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以无棣县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宝政;蔡德利;姜国庆;董桂军;;黑龙江垦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2 廖光智;;平坝县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区划研究[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明刚;张文选;李世江;;关于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晋民;李铮;;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探讨[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方灿华;马友华;钱国平;赵艳萍;周福红;王鹏举;游建秋;;基于GIS的明光市耕地地力评价[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6 阿拉腾图雅;玉山;;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袁永年;刘云生;曹晓燕;王玉凤;王雪玲;;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阿拉善左旗春玉米科学施肥指导建议[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8 李丹;郑海辉;张月凤;窦森;;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梅河口市为例[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通讯员 张明;东安耕地地力评价通过验收排名全省第一[N];永州日报;2009年

2 田有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N];农民日报;2008年

3 朱兴忠 薛东;甘州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项目通过鉴定[N];张掖日报;2010年

4 臧洪燕 牟广华;完成耕地地力评价[N];长白山日报;2011年

5 记者 邢定生;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评估完成[N];玉溪日报;2011年

6 首席记者 王唯先;“进补”营养打造绿色有机沃土[N];牡丹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明星;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亮;安徽省县域耕地地力评价规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2 陈阳;基于GIS的马关县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余锦鹏;不同方法在江西省省级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于洋;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白树彬;辽宁省耕地地力评价及地力提升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银薪全;赤峰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杨琨;秦巴山区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曾迪;三亚市耕地地力评价[D];海南大学;2010年

9 高英;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胡德勇;基于组件式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26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26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