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根叶及林内土壤的碳酸酐酶活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云南松根叶及林内土壤的碳酸酐酶活性分析
【摘要】:从9株云南松林木上分单株取样,通过测定云南松针叶(鲜叶、枯叶)、根以及林内土壤(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的碳酸酐酶活性,分析了云南松不同器官及林内土壤碳酸酐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差异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松不同器官及林内土壤碳酸酐酶活性变化规律为鲜叶枯叶根林内土壤,林内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碳酸酐酶活性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单株云南松鲜叶的碳酸酐酶活性保持相对稳定,且枯叶、根、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的碳酸酐酶活性皆存在与鲜叶相似的变化规律;云南松不同器官与林内土壤间碳酸酐酶活性皆存在极显著差异;云南松鲜叶、枯叶、根、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的碳酸酐酶活性两两之间皆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云南松有利于林内土壤中碳酸酐酶的积累。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云南松 碳酸酐酶 针叶 根 林内土壤
【基金】:云南省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S714
【正文快照】: 碳酸酐酶是一种含Zn的金属酶,能有效地催化CO2的可逆水合反应[1-2]。岩溶地质学提出H+作为碳酸盐岩溶解的侵蚀剂促使CO2向H+和HCO3-转换是碳酸盐岩风化的第一步,此反应可能是碳酸盐岩溶解速率的决定因素,而碳酸酐酶正是该反应专一的生物催化剂[3]。关于植物碳酸酐酶的研究,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沿友;李西腾;郝建朝;李萍萍;王宝利;;不同植物的碳酸酐酶活力差异研究[J];广西植物;2006年04期
2 郭敏亮;高煜珠;;植物的碳酸酐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03期
3 彭春霞;高艳明;;碳酸酐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4 陈清法;张潭;罗海燕;王世祥;;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的稀释复性过程及其集聚作用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刘晨临;黄晓航;LEE Yookyung;LEE Hungkum;李光友;;日本凋毛藻碳酸酐酶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3期
6 张小菊;杨翠珍;杨娟;;微生物碳酸酐酶在岩溶发育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2期
7 许丽丽,马志章,周双林;碳酸酐酶与临床医学[J];生命的化学;2003年02期
8 蒋春云;马秀灵;沈晓艳;李燕;赵彦修;;植物碳酸酐酶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3年06期
9 陈雄文;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叶片中叶绿体内碳酸酐酶活性的变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曾宪东,余龙江,李为,杨英,吴云;西南岩溶地区黄荆叶片碳酸酐酶的稳定性[J];植物学通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锦兰;夏建荣;;盐度对小新月菱形藻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刘开云;郭刚;邹全明;;幽门螺杆菌碳酸酐酶诱发的胃黏膜免疫损伤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为;典型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在岩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舟;耐热型重组碳酸酐酶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2 刘洪霞;环境因子对球等鞭金藻胞外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D];烟台大学;2007年
3 杨霄;岩溶地区玉米光合作用与锌含量和碳酸酐酶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强;水生藻类碳酸酐酶(CA)对碳酸钙沉积速率控制的试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何媛媛;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壤及典型植物碳酸酐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羽;会仙岩溶湿地藻与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的碳效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凯岳;锌对水稻碳酸酐酶和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陈薇珊;细菌碳酸酐酶催化碳酸钙沉积的动力学和形态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伟芳;碳酸酐酶的固定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兆春;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与碳酸酐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0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3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