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茅香柱菌形态学、生理学及系统发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鸭茅香柱菌形态学、生理学及系统发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生真菌 Epichloё-Dactylis glomerata共生体 培养特征 ITS序列
【摘要】:本文对新疆鸭茅进行采样调查,发现在鸭茅的分蘖上长有真菌子座,子座圆柱状,成熟期为黄色,表面粗糙,子座长45~55mm;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2周后,菌落直径45~54mm,菌落正面白色,棉质,质地紧密,中央隆起或稍有皱褶,背面白色至黄色;菌丝体细长,分枝,分隔,不易产生分生孢子。在受到胁迫时产生孢子,孢子梗长13~33μm,基部宽2.7~4.1μm,顶端变尖小于1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或肾形,单个顶生,(4.1±0.5)μm×(2.2±0.5)μm;为典型的Epichloё属真菌。利用碳源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利用硝酸铵的能力最强,之后依次为蛋白胨和硝酸钾,具有分解酪蛋白淀粉能力。选择菌株Ed0907,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Ed0907)与Epichloёtyphina聚为一枝,相似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Epichloё真菌。
【作者单位】: 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内生真菌 Epichloё-Dactylis glomerata共生体 培养特征 ITS序列
【基金】:国家973计划课题(2014CB138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366)资助
【分类号】:S543.3;S182
【正文快照】: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又名鸡脚草、果园草,是禾本科疏丛型多年生优质牧草[1],营养丰富,草质柔软,适口性好,产草量高,耐旱、耐热、耐瘠薄以及耐荫能力均较强[2],近年来,鸭茅在我国四川、重庆、山西、甘肃、黑龙江、青海、新疆、陕西、贵州、云南、湖北、吉林、江苏等省广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菌物系统;2001年01期
2 任安芝,高玉葆;禾草类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2期
3 孙端方;冉雪琴;王嘉福;;一株产紫杉醇罗汉松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4 梁宇,高玉葆;内生真菌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0年01期
5 陈贤兴,陈析丰,南旭阳,何献武;喜树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河南科学;2003年04期
6 孙翔;李文超;郭守玉;郭良栋;;内生真菌V.中国树木和地衣内生真菌三个新记录属种(英文)[J];菌物学报;2007年02期
7 侯奎;刘玉军;陆荣;刘小娟;周芸;樊美珍;;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冯乃宪;徐尔尼;幸锋;徐颖宣;刘东晓;;沉香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J];中国酿造;2008年16期
9 邓祖军;曹理想;Vrijmoed Lilian L P;陆勇军;周世宁;;红树林植物桐花树内生真菌类群分布的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03期
10 尹建雯,陈有为,杨丽源,李治滢,周斌,李绍兰;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法军;黄永青;叶万辉;;内生真菌及其意义[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陆涛;高龙;纪燕玲;王志伟;;温度处理对鹅观草种子内生真菌垂直传播能力的影响[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猛;;小麦和玉米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贤兴;陈析丰;南旭阳;何献武;;喜树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杨民和;王国红;;茶树内生真菌资源及其利用潜力[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晔;樊有赋;彭琴;刘瑜琦;罗敏;李军;;银杏内生真菌Ⅳ——银杏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的分布[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陈晔;樊有赋;彭琴;刘瑜琦;罗敏;李军;;银杏内生真菌Ⅳ——银杏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的分布[A];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苗文莉;禹乐乐;李文杰;唐保宏;;几种麦田杂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康冀川;苏昊;何劲;靳瑞;雷帮星;文庭池;;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彬;五株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宋梅玲;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周连玉;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共生体响应低温胁迫的生化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陈丽;醉马草内生真菌分子检测、基因型及产碱多样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武文斌;蒺藜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佳莹;内生真菌间座壳属多样性、无柄盘菌代谢产物及炭角菌与植物互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贾彤;内生真菌种类、宿主植物基因型和水分养分条件对天然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丁广治;三种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张翼;两株海藻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10 汪业春;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聪聪;三尖杉两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婷;黑果枸杞内生真菌R43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向建辉;黄连内生真菌中小檗碱的分离与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毛光瑞;陕西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罗彪;黄帚橐吾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正琼;鱼腥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何映霞;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D];贵州大学;2008年
8 王增福;酿酒葡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张岚;牡丹内生真菌多样性[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单淑芳;苦楝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8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3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