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茶叶及茶园土壤中镉、铅的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茶叶及茶园土壤中镉、铅的方法研究
【摘要】:茶作为不含酒精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广受全球人民的推崇。随着茶业的兴起与茶文化的传播,我国茶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茶叶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茶业的发展,其中最主要是铅和镉的超标,据相关研究表明,茶叶中铅和镉污染主要来自于茶园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如何快速准确检测出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铅和镉的含量是推动我国茶业良好发展的一个关键。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技术结合微波消解的样品制备方法,研究了茶叶及茶园土壤中铅、镉分析的整个过程。针对性地开发了适宜于茶叶及茶园土壤中铅、镉测定的有效方法,将此系统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中,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优化了石墨炉原子吸收的关键参数。本试验中选用了PE AA900T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和镉的含量,确定测定铅含量时,最优灰化温度为800℃,灰化时间为20s,原子化温度为1700℃,原子化时间为4s;测定镉含量时,最优灰化温度为500℃,灰化时间为20s,原子化温度为1550℃,原子化时间为4s。2)确定了铅、镉测定的线性范围。铅测定的线性范围是2.83ug/L~25ug/L,镉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105 ug/L~5ug/L。3)比较优化了茶叶及茶园土壤中铅、镉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本文通过比较干灰化法、湿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最终选择微波消解法处理茶叶及茶园土壤样品。通过试验,确定茶叶样品的消解剂为4:1的硝酸和过氧化氢,茶园土壤样品的消解剂为6:2:2的硝酸、氢氟酸和过氧化氢。4)开展了样品前处理结合原子吸收测定的有效性试验。样品测定结果显示,茶叶样品铅和镉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8%、1.11%,茶园土壤样品Pb和Cd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8%、1.01%,均小于4%,样品测定的精密度符合要求。茶叶样品铅和镉的平均回收率为98.92%、99.49%,茶园土壤样品Pb和Cd的平均回收率为98.16%、96.94%,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4.80%~100.72%,样品测定的准确度符合要求。5)测定了部分地区茶园土壤以及茶叶中铅、镉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测试样茶叶样品铅和镉的含量均符合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茶园土壤样品铅和镉的含量均符合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关键词】:灰化 原子化 基体改进剂 茶叶 土壤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272.7;S151.9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文献综述8-16
- 1.1 茶树的起源及茶叶的功效8
- 1.2 茶业发展现状8-10
- 1.3 茶叶中铅、镉研究现状10
- 1.4 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研究现状10-12
- 1.5 茶园土壤铅镉污染对茶叶的影响12-13
- 1.5.1 茶园土壤铅对茶叶的影响12
- 1.5.2 土壤对茶叶镉含量的影响12-13
- 1.6 重金属检测样品前处理的研究现状13-14
- 1.6.1 干灰化法13
- 1.6.2 湿法酸消解法13
- 1.6.3 微波消解法13-14
- 1.6.4 超声波提取法14
- 1.6.5 固相萃取法(SPE)14
- 1.7 农产品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14-16
- 1.7.1 原子吸收光谱法14-15
- 1.7.2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一原子发射法15
- 1.7.3 原子荧光光谱法15
- 1.7.4 质谱法15-16
- 2 引言16-18
-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6-17
- 2.2 内容17
- 2.3 技术路线17-18
- 3 材料与方法18-21
- 3.1 实验的主要原料和试剂18
- 3.2 实验主要仪器18
- 3.3 标准溶液的制备18
- 3.4 样品制备18-19
- 3.4.1 茶叶样品制备18-19
- 3.4.2 茶园土壤样品制备19
- 3.5 样品前处理方法19
- 3.5.1 茶叶微波消解方法19
- 3.5.2 土壤微波消解方法19
- 3.6 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及实验条件19-21
- 4 结果与分析21-33
- 4.1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镉条件的优化21-24
- 4.1.1 灰化过程的优化21-22
- 4.1.2 原子化过程的优化22-24
- 4.2 标准曲线的建立24-25
- 4.2.1 铅标准曲线的建立24
- 4.2.2 镉标准曲线的建立24-25
- 4.3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25-27
- 4.3.1 茶叶样品消解方法及消解剂的确定25-26
- 4.3.2 茶园土壤样品消解方法及消解剂的确定26-27
- 4.4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27-29
- 4.5 精密度实验(重复性试验)29-30
- 4.6 回收率实验(准确度试验)30-31
- 4.7 茶叶及茶园土壤样品中的实际应用31-33
- 5 讨论33-36
- 5.1 不同灰化温度和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33
- 5.2 不同原子化温度和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3
- 5.3 样品消解方式对测试结果33-34
- 5.4 不同消解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4
- 5.5 不同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4-36
- 6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介4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丽;谢忠雷;;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氟吸附能力及形态分布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谢忠雷;孙文田;陈卓;尹波;;磷、铝与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氟吸附特征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5期
3 梁远发;田永辉;;贵州茶园土壤研究主要成果与展望[J];贵州科学;2008年02期
4 谢忠雷;孙文田;郭平;郭晓静;高福民;;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吸附能力及形态分布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2期
5 陈保;蒲泓君;姜东华;罗正刚;张怀志;;普洱市某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2期
6 刘义;徐一帆;邵树勋;;贵州凤冈县田坝村茶园土壤硒的含量及评价[J];贵州地质;2012年01期
7 顾谦,张家荣,周桂珍,江和源,李银杰;茶园土壤含硒量与饮茶预防有关地方病的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1995年04期
8 谢忠雷,王胜天,董德明,刘淼,邱立民,章洋;茶园土壤中铝的化学形态及其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9 谢忠雷;刘磊;侯赞梅;高丹;;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吸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吴新民,陈德明;池州地区石灰岩区茶园土壤与因土种植的研究[J];土壤;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忠雷;杨佰玲;包国章;董德明;;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谢忠雷;李航;汪精华;王晓颖;;外源有机质存在下钙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傅海平;张亚莲;常硕其;刘红艳;王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及20余年变化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池;戴军;李永涛;罗中海;刘庆;黎文军;刘科学;陈旭飞;黄丽芸;刘峰;P.Lavelle;N.Ruiz;E.Velasquez;唐劲驰;唐颢;张宝贵;刘莉;;蚯蚓有机生物培肥技术在华南茶园土壤的应用研究[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红娟;龚自明;高士伟;王雪萍;宗庆波;李传忠;毛迎新;谭荣荣;匡胜;;湖北省典型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A];2008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亚莲;常硕其;傅海平;刘红艳;段继华;李维;向芬;;茶肥1号埋青对茶园土壤的生态效应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利;范先鹏;赵书军;龙慈凡;陈福林;;略论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A];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3年
8 苏有健;王宏树;康启兵;;阿特拉津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妍;马爱军;宗良纲;汪润池;郭悦;何任红;;不同调控措施对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廖万有;王宏树;苏有键;康启兵;;我国茶园土壤的退化问题及其防治[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大理州园艺工作站 花永芝;秋季茶园土壤管理要点[N];云南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庄初阳 通讯员 吴虹 吴林土;松阳茶产业提质增效立体开发工程通过验收[N];丽水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忠雷;茶园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因素与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铝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1998年
2 汪华;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植茶年限、施肥和高温条件的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黄莹;茶园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欢;不同磷肥对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中硒有效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严佳;磷—硒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硒吸附行为及有效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扬;茶园土壤中真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江嵩鹤;安溪茶园土壤—茶叶系统中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同位素示踪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5 母媛;茶多酚和有机酸对茶园土壤铁铝形态转化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6 营浩;有机酸对茶园土壤氟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7 吴彩姣;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茶叶及茶园土壤中镉、铅的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8 齐龙波;湖南省洞庭湖区茶园土壤锌形态特征[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尹波;钙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能力和形态分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高杨梅;茶园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9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3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