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北丘陵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
本文关键词:浙西北丘陵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
【摘要】:【目的】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综合评价土壤微量元素空间数据的结构性、空间格局变异产生原因及影响因子。本论文以生态型城市桐庐县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长期耕作的浙西北丘陵区农田土壤高效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满足空间分析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布置采样点数目与密度,在作物收获后,选取水田区、旱地区、茶园区、果园区和桑园区等有代表性的田块采集分析土样386个。利用GS+7.0和Arc GIS 10.1进行半方差分析和Kriging插值,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比较各因子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铁、锰、铜、锌4种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在58.37%~90.22%之间,块金效应值在10.9%~12.5%之间。4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结构相似程度较小,呈斑块状特点。不同土壤类型对有效Fe和有效Zn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4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有效Fe与有机质和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Cu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Cu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Mn呈显著正相关。有效Zn与碱解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Mn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p 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海拔等8个因子合计分别能够解释4种微量元素变异空间变异的19.1%、2.2%、12.2%和12.1%,8个因子中土地利用方式能够独立解释空间变异的3.1%~13.5%。【结论】研究区内铁、锰、铜、锌4种微量元素总体处于丰富水平,呈中等变异。不同元素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除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p 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海拔等8个因子外还有众多其它结构性影响因子,土地利用方式有重要影响但非主导因子。
【作者单位】: 桐庐县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
【关键词】: 土壤微量元素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影响因子
【基金】:2009~2012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桐庐县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资助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four elements was between 58.37%and 90.22%.The nugget effect value was between10.9%and 12.5%.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e,Mn,Cu and Zn contents was patchy and their space structure hadlittle similarity.The contents of Fe and Zn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光;土壤微量元素的分级方法[J];土壤;1986年03期
2 王凤书,,姜国庆;黑龙江垦区土壤微量元素补偿建议[J];现代化农业;1994年02期
3 刘铮;中国土壤微量元素[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4 易德超;川西南土壤微量元素特征[J];土壤肥料;2001年06期
5 陶澍,曹军,李本纲,徐福留,陈伟元;深圳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成因分析[J];土壤学报;2001年02期
6 单娜娜,文启凯,潘伯荣,赖波,顾峰雪;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条件下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赵慧;杨晓清;杨惠兰;巴艳;张爱浩;;和静县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缺素状况及应对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06年02期
8 廉晓娟;李明悦;朱静华;王正祥;李哲;;天津市农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效性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9 马扶林;宋理明;王建民;;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概述[J];青海科技;2009年03期
10 宇万太;朱先进;周桦;马强;;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微量元素变化与转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香俊;丁式江;吴丹;冯亚生;;琼东北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2 苏建平;邹忠;丁峰;王冬梅;杨荣清;黄标;;如皋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动态变化分析及有效性评价[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3 涂成龙;刘丛强;何腾兵;李龙波;;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业土壤微量元素累积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枘泽;青海省森林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谢骏;山东省土壤微量元素建库及空间变异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3 董国政;湖州市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与有效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许黎;浙江省北部地区农业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万超;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土壤生物学特性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杨肃;大兴安岭采金迹地自然植被恢复对土壤微量元素化学形态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3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4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