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本文关键词: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模拟增温 高山森林 磷脂脂肪酸
【摘要】:将高山森林土壤装入PVC管中(土壤有机层在上、矿质土壤层在下)培养10周,以高山森林土壤年均温为对照,采用室内人工气候箱分别模拟增温2和4℃,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层中细菌、矿质土壤层中革兰氏阴性菌(G~-)PLFAs含量,但对土壤真菌无显著影响.温度升高引起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比值(G~+/G~-)升高,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增温对漆酶、β-葡萄糖酶、酸性磷酸酶和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呈现出协同增长的趋势,真菌、细菌、G~+、G~-等微生物群落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层中β-葡萄糖苷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竞争,导致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土壤有机层细菌、真菌、G~+呈显著负相关.高山森林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增温的响应不同,细菌比真菌对温度的响应更敏感,真菌对增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作者单位】: 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模拟增温 高山森林 磷脂脂肪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05,31200345)资助~~
【分类号】:S714.3
【正文快照】: 全球气温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0℃[2].高海拔和高纬度的生态系统增温幅度将会更大且对全球变暖更加敏感[3].温度调控着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4-5],进而控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土壤微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娟;周玉梅;江肖洁;韩士杰;;增温对长白山苔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20期
2 马文文;姚拓;靳鹏;王国基;张玉霞;;荒漠草原2种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特征[J];中国沙漠;2014年01期
3 张地;张育新;曲来叶;张霜;马克明;;海拔对辽东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8期
4 刘善江;夏雪;陈桂梅;卯丹;车升国;李亚星;;土壤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1期
5 徐振锋;唐正;万川;熊沛;曹刚;刘庆;;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两类针叶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1期
6 潘新丽;林波;刘庆;;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7 张瑞清;孙振钧;王冲;袁堂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凋落叶分解的生态过程.Ⅲ.酶活性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8 杨万勤;冯瑞芳;张健;王开运;;中国西部3个亚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层碳储量和生化特性(英文)[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9 吴秀臣;孙辉;杨万勤;;土壤酶活性对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J];土壤;2007年03期
10 S.KELLOMKI;Annual and Monthly Variations in Litter Macronutrients of Three Subalpine Forests in Western China[J];Pedosphere;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杨婷婷;高永;姚国征;党晓宏;张格;;放牧对小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11期
2 韩国君;田福平;何明珠;李良;海龙;;黄土高原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许昌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3 李朝英;郑路;;基于DNS比色法的土壤蔗糖酶检测条件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27期
4 张婷婷;李立军;阿磊;王甜;李晓婷;;牧草间作模式对盐碱化农田和黑土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24期
5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聂富育;谭波;徐振锋;;川西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4期
6 李洪杰;刘军伟;杨林;郑海峰;刘洋;杨万勤;张健;;海拔梯度模拟气候变暖对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4期
7 邵文山;李国旗;陈科元;赵盼盼;;荒漠草原四种常见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特征[J];北方园艺;2016年15期
8 柴雪思;雷利国;江长胜;黄哲;范志伟;郝庆菊;;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环境科学;2016年08期
9 司鹏;邵微;于会丽;乔宪生;高登涛;王志强;杨健;;樱桃大苗培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酶活性的变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年04期
10 孙飞达;青烨;朱灿;路慧;胡亚茜;李勇;陈文业;;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昆;赵学勇;张铜会;李玉强;连杰;黄文达;云建英;;造林对沙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物量碳及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3年02期
2 I.H.SHAMSI;;Short-Term Responses of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to Moisture Regimes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Soils[J];Pedosphere;2012年02期
3 邹雨坤;张静妮;杨殿林;陈秀蓉;张天瑞;赵建宁;赵帅;;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LFA分析[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春华;王宗明;居为民;任春颖;;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碳氮比的时空变异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05期
5 文都日乐;李刚;张静妮;赖欣;易津;范国艳;杨殿林;;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0年05期
6 赵瑾;张丽华;钟芳;孙荣高;;兰州市郊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J];中国沙漠;2010年05期
7 李博;MATTHIAS Dietrich;李艳;何冰芳;;内陆土壤冷适应细菌的筛选分类与细胞膜脂肪酸的适冷机制[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8期
8 朱雅兰;李新颖;;啤酒污泥和草木灰对镉形态和土壤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9 刘秉儒;;贺兰山东坡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10 吕桂芬;吴永胜;李浩;马万里;卢萍;;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研究[J];中国沙漠;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北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无竞争多样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2期
2 张瑞福,崔中利,李顺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进展[J];土壤;2004年05期
3 王光华;金剑;徐美娜;刘晓冰;;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5 龚明;王进;;甲胺磷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平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方艳;王秋霞;颜冬冬;毛连纲;郭美霞;燕平梅;曹坳程;;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7 刘国华;叶正芳;吴为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法:从培养到非培养[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8 乌兰图雅;赵建宁;李刚;红梅;刘红梅;王慧;杨殿林;;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0期
9 华建峰;林先贵;蒋倩;张华勇;陈茜;殷云龙;;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10 白清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化学估价方法[J];农业环境保护;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素林;汤岳琴;吴晓磊;;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原油以及生物强化处理的响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波;林营志;张秋芳;;土壤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方法的软件设计与应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3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波;林营志;张秋芳;;外来生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脂肪酸生物标记辅助分析软件的研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华建峰;林先贵;蒋倩;张华勇;殷云龙;;砷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任改弟;朱春梧;张华勇;朱建国;Tokida Takeshi;Hasegawa Toshihiro;贾仲君;;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土壤增温影响日本稻田微生物群落结构[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马驿;陈杖榴;;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焦少俊;单正军;葛峰;;四环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吴宇澄;张彩霞;王保战;林先贵;熊正琴;颜晓元;贾仲君;;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南农大资环学院新肥料研究中心 刘可星 廖宗文;基于土壤生态调控的施肥防病新技术[N];农资导报;2010年
2 周飞 吴建平;森林健康成长与灌草相依相随[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飞;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盛楠;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增氮增雨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洋;两种农药对红松混交林、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王秀国;杀菌剂多菌灵高频投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生物修复[D];浙江大学;2009年
5 赵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根林;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多样性指数的度量[D];南京大学;2012年
7 Qaiser Hussain;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随水稻品种和生育期的变化及其农田温室气体释放意义[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能飞;南北极近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韩雪梅;地上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及电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林贵兵;丹参栽培土壤适宜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三种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2 林黎;滩涂围垦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氨氧化功能群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郭鹏鹏;两种相同碳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孙鹂;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长期熟化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王淼;黑龙江省东部林区耕作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小倩;黑龙江省不同经度耕作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韩潼;不同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8 郑乔舒;一年生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D];清华大学;2015年
9 罗影;不同种植模式对胡麻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肖鸿光;两种外来植物共同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合影响[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4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4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