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与施氮对土壤水热变化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7 12:29

  本文关键词: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与施氮对土壤水热变化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滴灌施肥 秸秆覆盖 夏玉米 土壤水热 施氮 水分利用效率


【摘要】:秸秆覆盖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措施,目前已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推广,许多学者认为秸秆覆盖具有蓄水保墒、调温增肥、改良土壤及增产作用。滴灌施肥是一种公认的高效施肥与灌溉技术,其操作精准,可减少养料流失、地下水污染和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应用前景良好。本研究将两者进行结合,分析了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氮对夏玉米田土壤水热变化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揭示秸秆覆盖对于滴灌施肥作物的增产效果,为进一步完善覆盖措施和旱地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选取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了2种覆盖处理(覆盖5500kg/hm2,不覆盖)及3种施肥处理(低肥Okg/hm2,中肥200kg/hm2,高肥400kg/hm2),对土壤水热条件指标(土壤含水率、土壤棵间蒸发量、土壤温度)、夏玉米生理生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进行定期观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滴灌条件下,滴灌带两侧干湿区域土壤棵间蒸发存在显著差异,随降雨和灌水的增加差距逐渐明显。秸秆覆盖可以显著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全生育期可以减少蒸发20%-30%,而施氮处理对蒸发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能够有效调节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分分布,截留贮存表层土壤水分,各处理全生育期三个土层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大小依次为20-4040-600-20cm。(2)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表层土壤温度具有调控作用,土壤温度日变幅缩小,最低温增高,最高温降低。(3)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施氮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覆盖平均增加株高10.31%-27.72%,提高叶面积指数15.77-40.26%,增加干物质积累6.63%~13.75%。施氮可以增加干物质积累5.32%-9.23%。(4)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的增产效果明显,两年试验平均增产7.17%-12.45%,同时对提高WUE有积极作用,两年平均增加5.13%~10.58%。两个生长季各处理E/ET和LAI表现出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
【关键词】:滴灌施肥 秸秆覆盖 夏玉米 土壤水热 施氮 水分利用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S5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9-14
  • 1.2.1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9-10
  • 1.2.2 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10-12
  • 1.2.3 滴灌施肥条件对作物的影响12-14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技术路线15-16
  • 2 试验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6-20
  • 2.1 试验区概况16
  • 2.2 试验设计16-18
  • 2.3 试验方法18-19
  •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19-20
  • 3 秸秆覆盖与施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20-26
  • 3.1 生育期土壤棵间蒸发量的变化20-23
  • 3.1.1 滴灌带两侧干湿区域棵间蒸发量的变化20-22
  • 3.1.2 秸秆覆盖和施氮对棵间蒸发量的影响22-23
  • 3.2 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23-25
  • 3.3 小结25-26
  • 3.3.1 滴灌带两侧干湿区域棵间蒸发量变化规律25
  • 3.3.2 秸秆覆盖和施氮对棵间蒸发量的影响25
  • 3.3.3 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对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影响25-26
  • 4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26-31
  • 4.1 秸秆覆盖对土壤日温度变化的影响26-29
  • 4.2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29-30
  • 4.3 小结30-31
  • 5 秸秆覆盖和施氮对夏玉米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31-38
  • 5.1 株高31-32
  • 5.2 夏玉米叶面积指数32-34
  • 5.3 夏玉米干物质重34-35
  • 5.4 小结35-38
  • 6 秸秆覆盖和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38-44
  • 6.1 秸秆覆盖和施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8
  • 6.2 秸秆覆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38-42
  • 6.3 E/ET与LAI的关系42
  • 6.4 小结42-44
  • 7 结论与建议44-45
  • 7.1 结论44
  • 7.2 建议44-45
  • 参考文献45-49
  • 个人简介49-50
  • 导师简介50-51
  • 获得成果目录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尧海;刘文国;周小辉;赵万庆;周旭东;石贵山;;夏玉米早播方法及早播增产的原因[J];农业与技术;2007年05期

2 高传昌;王兴;史尚;汪顺生;宋哲;;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3年10期

3 ;种好管好夏玉米[J];农业科技通讯;1976年05期

4 ;运用唯物辨证法 指导夏玉米高产[J];河北农业科技;1978年03期

5 李斌;陆永庆;王凤文;;狠抓夏玉米 确保秋粮丰收[J];河北农业科技;1980年03期

6 谢凤生,王道明;谷城县夏玉米盖草技术示范小结[J];湖北农业科学;1991年06期

7 赵振邦,李猛,武德传,池林根;气象因素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8 杜黎君;新乡地区2000年夏玉米减产的气候原因[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李淑英,魏树爱;缩短农耗期提高夏玉米产量[J];中国农村科技;2002年06期

10 卜祥凤;夏玉米产量徘徊不前的原因浅析[J];农村科技开发;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鹰;;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云霞;;夏玉米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卫东;陈怀亮;;河南省夏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高蓓;栗柯;李艳丽;;陕西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东磊;刘连涛;梁钰;杨永胜;李存东;;邢台地区夏玉米生产气候脆弱性分析[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房稳静;武建华;陈松;张静;李晨;刘端;;夏玉米洪涝灾害的模拟试验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陈楠;;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方文松;邓天宏;付祥军;;夏玉米干旱综合防御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9 白莉萍;隋方功;孙朝晖;葛体达;吕银燕;周广胜;;土壤干旱胁迫对夏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薛昌颖;刘荣花;马志红;;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等级指标研究[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夏玉米要高产 施肥策略很关键[N];农资导报;2013年

2 佘志娟;夏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N];邯郸日报;2008年

3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夏玉米适时追肥可增产[N];农民日报;2010年

4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夏玉米追肥要适时[N];农资导报;2010年

5 记者 焦莉莉;辛集示范区夏玉米产量刷新全省纪录[N];石家庄日报;2008年

6 正定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尚清梅;夏玉米施肥技术[N];河北农民报;2006年

7 ;夏玉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N];人民日报;2005年

8 武勇;宁夏玉米缺口将超过两百万吨[N];国际商报;2006年

9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陈新平;施肥策略不同 效果差异显著[N];农民日报;2013年

10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郭春华;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东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惠芳;黄淮海平原保护性耕作夏玉米田的碳水高效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铁宁;减源对密植夏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石德杨;高产夏玉米密植效应与耐密机理研究及其氮素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魏珊珊;增密减氮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宜伦;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许高平;基于蒸渗仪的夏玉米耗水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赵霞;夏玉米免耕精播限制因素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8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永军;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伶俐;夏玉米水分胁迫敏感性及水分适宜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卢霖;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抗倒防衰的调控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曹振凯;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范雨鑫;铁矿废石混合土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田鹏浩;不同施氮时期及分配对夏玉米个体生产能力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磊;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提高途径和适宜种植模式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秋玲;夏玉米生理生态与生长特性对干旱过程的响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8 王子煜;夏玉米田间沟垄立体种植群体的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朱昆仑;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氮素利用及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卓然;不同氮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48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48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