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生物质炭对黑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8 19:29

  本文关键词:生物质炭对黑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秸秆生物质炭 稻壳生物质炭 松木生物质炭 硝态氮 淋失


【摘要】:为探究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黑土硝态氮(NO_3~-—N)淋失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法进行淋溶试验,探究了3种来源(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和4个添加比例(0.6%,1.2%,3.6%,6%)的生物质炭对黑土淋溶液的pH、电导率(EC)、体积、淋溶液中NO_3~-—N浓度及土壤NO_3~-—N淋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液的pH和EC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呈正比,且3种生物质炭对淋溶液pH的影响表现为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对淋溶液EC的影响表现为稻壳松木玉米秸秆。淋溶液体积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呈反比,CK处理中累积淋溶液体积为2 530ml,玉米秸秆、稻壳和松木生物质炭的各处理中均为6%处理的累积淋溶液体积最低,分别比CK降低了16.91%,10.77%和10.70%。施用生物质炭可降低淋溶液中NO_3~-—N浓度,CK处理中淋溶液NO_3~-—N浓度范围为38.09~5.02 mg/L,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中1.2%处理的淋溶液NO_3~-—N浓度最低,范围为21.31~0.74mg/L;稻壳、松木生物质炭中3.6%处理的淋溶液NO_3~-—N浓度最低,范围分别为21.86~1.06mg/L和22.76~1.11mg/L。施用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NO_3~-—N淋失量,不同生物质炭对其影响表现为玉米秸秆稻壳松木,当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添加比例为1.2%,稻壳及松木制备的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为3.6%时,土壤NO_3~-—N淋失量最低。因此,向黑土中施用生物质炭可以增加淋溶液的pH和EC,降低淋溶液体积和其中所含NO_3~-—N的浓度,从而减少了土壤中NO_3~-—N的淋失量。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东辽县足民农业站;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玉米秸秆生物质炭 稻壳生物质炭 松木生物质炭 硝态氮 淋失
【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0202) 吉林省科技引导计划项目(201205057)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38)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氮肥的过量施用和较低的利用率,使农田土壤中的氮素在灌溉和降水的作用下淋失[1]。硝态氮(NO3-—N)的淋失被认为是旱地农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2],也是引起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重要原因[3]。研究指出,在非耕层和耕层土壤中残留的硝态氮,每年分别有68%和20%进入地下水造成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明清;姚宝全;李娟;孔庆波;;福建菜田氮、磷积累状况及其淋失潜力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1期

2 刘秀萍;吴彦霖;;基于精细管理地区减少氮淋失的管理模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年05期

3 秦红灵;全智;刘新亮;李明德;宗勇;吴金水;魏文学;;长沙市郊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土壤磷状况及淋失风险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4 卜玉涛;毛昆明;张发明;;土壤氮素淋失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5 周志红;李心清;邢英;房彬;张立科;彭艳;;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J];地球与环境;2011年02期

6 李瑞鸿;洪林;;漳河灌区农田氮磷淋失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7 王家玉,王胜佳,陈义,,郑纪慈,李超英,计小江;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6年01期

8 张国梁,章申;农田氮素淋失研究进展[J];土壤;1998年06期

9 曹巧红,龚元石;降水影响冬小麦灌溉农田水分渗漏和氮淋失模拟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有田;人民胜利渠灌区氮素淋失特性的模拟研究[J];土壤肥料;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兵;李新慧;邹国元;张琳;张毅飞;;聚合物包衣尿素对降低夏玉米生长期间土壤硝酸盐淋失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学平;李甲亮;石孝均;;水旱轮作条件下磷素渗漏淋失特征及对地下水体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3 余泺;高明;王子芳;;施氮对可变电荷土壤铵态氮淋失特征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汝亮;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淋失特征与过程控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马军花;传递函数模型的发展和农田尺度下硝态氮淋失的数值预报[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杨学云;长期施肥条件下X土磷素累积与淋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5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5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