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烟秆生物黑炭对红壤性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施用烟秆生物黑炭对红壤性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烟秆生物黑炭 稻田 根际微生物 促生菌 高通量测序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烟秆生物黑炭对红壤性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生物黑炭施用水平,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采集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黑炭后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OUT与Chao1指数降低,而Shannon指数升高。对主要菌门的分析发现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与厚壁菌门的丰度增加,酸杆菌门、疣微菌门的丰度降低。在属的水平上,发现一些对植物生长有益的促生菌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部福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烟秆生物黑炭 稻田 根际微生物 促生菌 高通量测序
【基金】:福建省烟草公司项目(闽烟合同[2013]03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179)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放基金课题(Y41220140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1-05-6)
【分类号】:S154.3
【正文快照】: 生物黑炭是在限氧条件下(厌氧或缺氧)热解碳化后产生一类高度芳香化富含碳的固态物质[1]。生物黑炭开始受到关注主要起源于在巴西亚玛逊流域分布着的一种深厚富碳的肥沃土壤terrapreta[2]。之后,生物黑炭主要作为土壤改良剂被众多研究者应用于土壤中,起到增汇减排,改善土壤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有猹,黄艺,陶澍;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3期
2 蔡艳,薛泉宏,陈占全,司美茹,孙小凤,阿继军,张荣;青海省保护地辣椒根际土壤和根表放线菌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1期
3 张学利,杨树军,刘亚萍,刘淑玲;章古台固沙林主要树种根际土壤性质研究[J];中国沙漠;2004年01期
4 马斌,周志宇,张彩萍,李雪瑞;超旱生灌木根际土壤磷的含量特征[J];草业学报;2005年03期
5 侯杰;叶功富;张立华;;林木根际土壤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6年01期
6 刘敏;李潞滨;杨凯;韩继刚;朱宝成;彭镇华;;冷箭竹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08年01期
7 曹文生;张百习;张学利;孙良岩;;章古台人工固沙林根际土壤性质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年01期
8 潘惠霞,程争鸣,王方,牟书勇,齐晓玲,尹林克,张元明,王毅,赵金山;甘草、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特性[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0期
9 汪华;杨京平;徐伟;马维娜;;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4期
10 薛梓瑜;周志宇;詹媛媛;任伟;;干旱荒漠区旱生灌木根际土壤磷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谷岩;孔垂华;;水稻化感品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A];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候晓丽;;根际土壤实施钻孔通气法对改善城市街路绿化树生长势衰弱的实验研究[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余龙江;赵春芳;刘浩;;连作对麦冬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艳梅;张楠楠;李宝珍;刘景辉;袁红莉;陈文新;;苜蓿与老芒麦间作及间作接种根瘤菌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叶波平;王治维;窦莹颖;祝兴伟;张少华;李明月;常敏;;红海榄根际土壤中的烟曲霉F3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张浩;张丽;徐志然;胡晓辉;;不同作物根茬对连作番茄根际土壤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A];2013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学术年会·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闫芳芳;黄炎和;郑慧梅;蒋芳市;严登峰;;侵蚀坡地果园不同生草措施下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析与鉴定[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杜家方;尹文佳;侯健;黄健;张重义;;连作地黄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动态变化[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段永华;范晓明;杨绍聪;杨坤;张艳军;饶敏;张吉坤;吕艳玲;;“三合土”对田烟根际土壤pH及烟叶产量和外观质量的影响[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潘华奇;张淼;刘丽;王楠;胡江春;窦德强;王书锦;;牛蒡根际土壤致害菌Fusarium solani分离鉴定[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列;CO_2浓度升高、干旱胁迫和施氮对白羊草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冬梅;小麦/苜蓿间作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种间促进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苗翠苹;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D];云南大学;2015年
4 赵柏霞;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拮抗菌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奕林;不同水稻品种根际土壤硝化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杨倩;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轮作系统根际土壤质量及其微生物机制[D];兰州大学;2013年
7 齐晓娟;羊蹄根际土壤微生物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孙晶波;防风药材化学成分及其与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9 胡学玉;不同青菜品种吸收利用土壤锌能力的差异与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10 张文元;毛竹根际土壤肥力质量变化及苗期营养管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56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5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