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级市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时空变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地级市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以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从生产、生活和生境3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突变级数法对研究区2003—2012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0年间,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可分为4个变化时期,即2003—2004年的下降期,2004—2005年的上升期,2005—2007年的二次下降期,2007—2012年的缓慢上升期,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呈现波动发展的变化趋势.(2)2003—2008年,高效区、较高效区、较低效区的城市数量变化依次表现为减少、增加、保持不变;2008—2011年,高效区、较高效区、较低效区的城市数量变化依次表现为增加、减少、保持不变.(3)2003—2008年,高效区分布由东部、西北部向中部、东南部延伸;较高效区分布由南部、中部向东西部边沿延伸;较低效区分布由北部、东南部边沿向西部边沿延伸;2008—2011年,高效区分布由中部、东南部向中部四周延伸;较高效区分布由南部、东西部边沿向东南部变化;较低效区分布由西部边沿向南部、北部边沿变化.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民航黑龙江安全监督管理局;
【关键词】: 突变级数法 耕地利用 生态效益 时空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34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N130714001)
【分类号】:F323.211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是衡量耕地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科学地评价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不仅能够协调区域人地关系,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而且对实现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类对耕地的利用过程中,引发了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云峰;孙殿义;陆根法;;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鄢然;哈尔滨所辖市县耕地利用经济效益时空分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军;王小鹏;施亚岚;王雅雯;;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度评价[J];人民黄河;2010年10期
2 唐明;邵东国;姚成林;黄显峰;;改进的突变评价法在旱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9年07期
3 王茜;方千华;;中国竞技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突变模型与时空演进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杨东;焦金鱼;田娜;;基于突变理论的岷县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5 刘孝富;舒俭民;张林波;;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J];生态学报;2010年02期
6 帅红;李景保;夏北成;刘春平;李玉丹;;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洞庭湖湖泊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2年08期
7 杨少俊;刘孝富;舒俭民;;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8 李绍飞;唐宗;王仰仁;孙书洪;;突变评价法的改进及其在节水型社会评价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5期
9 史丽萍;杜泽文;刘强;;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2年10期
10 邵东国;陈会;李浩鑫;;基于改进突变理论评价法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J];人民长江;2012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章飞;喀斯特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绍江;突变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3年02期
2 陈国先;土地利用效益评估与在南部的实践[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翟荣新,王有邦;山东省耕地资源面积与利用效益变化的经济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4 宋兰兰;陆桂华;刘凌;贺瑞敏;;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架——以广东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例[J];水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5 张文雅;宋戈;;哈尔滨市耕地利用效益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6期
6 王翠然,陆根法,陈云峰,蔡邦成;基于专家意见集成的层次分析法对镇江新区的生态适宜度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05年10期
7 黄攸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年01期
8 姚莉;胡细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庆安;基于RS与GIS的安福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石;昆明市区周边近三十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年
3 何有成;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臧俊梅;新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5 孙翠菊;青岛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D];青岛大学;2006年
6 李婉娜;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丽娟;双流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8 赵荣;浙江省工业用地协议出让最低限价标准制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爽;城市产业用地合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王希夷;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敏;农村耕地利用亟待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4期
2 谭文敏;农村耕地利用亟待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J];农村经济;2002年01期
3 宋戈;崔晓伟;雷国平;高志昊;;松嫩平原北部典型地域耕地利用安全评价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5期
4 周俊霞;刘淑英;王平;;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5 张建妹;;福建省区域耕地利用存在问题及结构优化的对策[J];北京农业;2012年15期
6 李佳;雷国平;柳杨;徐辉;;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3期
7 沈昌发;当前我省耕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08期
8 朱哲;;新疆伊犁地区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J];北方园艺;2013年22期
9 赵晓庆;汪应宏;;耕地利用保护的土地伦理维度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农业经济;2013年11期
10 李宪文,林培,朱德举;山麓地带耕地利用景观动态分析与质量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力娜;张凤荣;李翰鹏;运向杰;陈荣清;;传统农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冯达;李婷婷;;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达;段亚锋;;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童绍玉;彭海英;;近十年来云南省耕地利用的时空变化[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陶绍勇;;铜陵市耕地利用状况及培肥治理对策[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宋鄂平;荆青青;宋岚;曾克峰;;武汉市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预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7 赵彦锋;孙志英;;20年来南京市耕地数量与耕地利用效益的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8 李武艳;;城市化与耕地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屈瑞洁;邓祥征;崔晓临;;应对气候变化的耕地利用管理策略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10 郝海广;李秀彬;;农户兼业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基于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良华;努力提高耕地利用整体水平[N];宜兴日报;2009年
2 记者 方家喜;发改委:2020年将建高标准农田8亿亩[N];经济参考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庞英;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区域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刘钦普;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江苏省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朴钟相;中韩耕地利用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怀;耕地利用效益评价[D];西南大学;2008年
2 潘倩红;兰州市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伟娜;基于系统熵的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张宏;重庆市宅基地复垦耕地利用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李赞红;劳动力析出背景下不同区域耕地利用集约度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张田方;重庆市璧山区耕地利用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赵文晖;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保定市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白璐;基于适宜性原理的河南省耕地利用强度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9 欧小鸥;怀化市农户耕地利用与耕地非农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宋民红;我国耕地利用和保护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3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6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