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带膜还田时玉米秸秆的腐解率和还田层的温湿度变化趋势

发布时间:2017-10-20 12:18

  本文关键词:带膜还田时玉米秸秆的腐解率和还田层的温湿度变化趋势


  更多相关文章: 带膜还田 玉米秸秆 腐解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通径分析 河西绿洲灌区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对河西绿洲灌区带膜还田时玉米秸秆的腐解率及其还田层的温、湿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早晨8∶00左右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在傍晚8∶00左右可以减缓土壤温度降低,其中翻压带膜还田时,秸秆还田层的日均相对湿度、最大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均高于覆盖带膜还田,但是相对湿度的日较差却低于覆盖带膜还田。同时,还田层的日最低温度高于覆盖带膜还田,而日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温度日较差却低于覆盖带膜还田。还田层温度、相对湿度和腐解时间是还田秸秆腐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还田层的温度影响最大,相对湿度和腐解时间其次。秸秆覆盖带膜还田时,还田层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还田秸秆的腐解起主要作用,腐解时间起次要作用。秸秆翻压带膜还田时,还田层温度、相对湿度和腐解时间三者对还田秸秆的腐解率均起主要作用。翻压带膜还田30天进入秸秆腐解高峰期,月腐解率达15%~16%,覆盖带膜还田60天进入腐解高峰期,月腐解率达11%~16%。经过180天的腐解后,翻压带膜还田的秸秆累积腐解率为72.5%,覆盖带膜还田秸秆的累积腐解率为56.0%。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秸秆带膜还田时,翻压带膜还田要好于覆盖带膜还田。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带膜还田 玉米秸秆 腐解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通径分析 河西绿洲灌区
【基金】:“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2012BAD05B03-2)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内容,在蓄水保墒、培肥土壤、提高产量、保护环境和节本增效方面效果明显,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其中直接还田是目前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1-6]。许多研究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在传统翻压和覆盖还田时,半年后的腐解率在50%左右,完全腐解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庆元;不同萍种腐解特点及其肥效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81年01期

2 姜岩,田淑珍,赵兰坡,窦森;试论非腐解态有机物的培肥作用[J];土壤通报;1988年04期

3 郑德明,吕双庆,姜益娟,万素梅;棉花茎杆和棉籽饼腐解速率的研究[J];土壤;1999年05期

4 郑德明,吕双庆,姜益娟,万素梅,张红梅;棉花茎秆和棉籽饼腐解速率的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2000年05期

5 胡宏祥;马中文;邵致远;;还田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袁国伦,王士玉;麦秆腐解规律及养分变化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7 乔天长;赵先龙;张丽芳;魏n\;顾万荣;焦健;陈光寿;李晶;;秸秆腐解液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年04期

8 卢秉林;车宗贤;包兴国;胡志桥;张久东;杨文玉;李全福;;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带膜还田腐解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7期

9 金一坤;沼气发酵残渣的腐解特点及其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的影响[J];四川农业学报;1987年04期

10 王允青;郭熙盛;;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宏祥;邸云飞;徐启荣;唐春波;;秸秆不同深度还田的腐解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车宗贤;卢秉林;;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剑;华洪;;卵的腐解与保存[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阎飞;王敬国;杨振明;宋凤斌;;大豆残茬腐解产物中障碍物质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A];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康露;吴景贵;;蒙脱石对腐解牛粪中可溶性有机物的吸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齐永志;王宁;甄文超;;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小麦三种根部病害的化感效应[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唐杉;;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及效应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农业大学 陈伦寿;麦秆全量还田技术[N];人民日报;2007年

2 石岩;作物秸秆田间原位生物转化还田关键技术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3 陆志丰;微生物腐秆技术突破焚烧瓶颈[N];上海科技报;2010年

4 梁建统;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记者 白锋哲;“微生物催腐剂”破解秸秆还田难题[N];农民日报;2010年

6 王勇 顾磊;秸秆全量还田更需科学施肥[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7 孝义市中阳楼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张新国;关于秸秆还田技术的几点思考[N];吕梁日报;2011年

8 路边;蜘蛛治蛇头疔[N];民族医药报;2002年

9 任群;秸秆还田之辩:优势突出 争议待定[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先龙;玉米秸秆腐解液化感效应及典型化感物质分离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范秀明;秸秆腐解对秸—土界面无机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3 李志宏;加工番茄植株残体腐解物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7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67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