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岷江流域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摘要】:以四川省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甲酯(FAMEs)法系统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以及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均略显酸性,pH值高低依次为坡耕地、灌草丛、人工林和次生林,土壤电导率、容重和孔隙度有所波动;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养分含量高低大致依次为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大小依次为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和坡耕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碳源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后依次为酚酸类、氨基酸类和聚合物类,而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优势度指数(DS)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总体表现为次生林最高,人工林和灌草丛次之,坡耕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DS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和2分别能够解释变量方差的63.89%和18.55%,在主成分中贡献最大的是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碳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之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土壤养分含量更高,更适合土壤微生物生存,这对于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学院;
【关键词】: 岷江流域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6ZB0386) 阿坝师范学院青年项目(ASC15-01)
【分类号】:S154.3;S158
【正文快照】: 四川岷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部,该区域地貌类型复杂多变,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的重要区域[1-3]。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人为干扰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变化多样。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岷江流域中下游人口与土地矛盾越显突出,土地垦殖系数居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娇;马克明;张育新;唐荣莉;;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社会经济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宋晶瑾;刘学录;;基于多元统计的贵州喀斯特土地利用类型对枯水资源影响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3 原菲菲;徐增让;詹卫华;鲁春霞;曹文德;茹伟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特征参量的遥感反演研究——以猫跳河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4 ;中国荒漠化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的表现与分析[J];中国土地;1998年01期
5 王锐;郑新奇;;分形理论在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中的应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陈同斌,郑袁明,陈煌,吴泓涛,周建利,罗金发,郑国砥;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砷含量特征[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7 肖飞,张百平,莫申国,罗勇,武红智,程维明;阴山中段山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格局分析[J];山地学报;2005年02期
8 鲁海燕;张加恭;;趋向城市化成熟阶段的广州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动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9 黄万里;李虎;林广发;余珊;;尺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综合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周媛;石铁矛;胡远满;高畅;刘淼;;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江波;李双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能值及环境承载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牟雪洁;赵昕奕;;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林皆敏;;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关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除多;;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卓静;邓凤东;刘安麟;周辉;赵青兰;;延安市宝塔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吕利娜;郑新奇;李志建;;基于名义变量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探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韦素琼;陈健飞;;福建省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8 李团胜;;陕西省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9 尹锴;崔胜辉;赵千钧;吝涛;花利忠;李新虎;;邻接土地利用类型对厦门城郊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瑞一;重庆南川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运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6年
2 孙尚华;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群;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及预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阮芯竹;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路径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郭聪聪;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灌区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谭琪铃;基于GIS与RS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炀林;农村土地利用类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6 谢力扎提·哈布尔;吐鲁番市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7 李耀;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潜力评估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韩黎阳;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格局的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贾林平;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黄莉;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0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7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