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
本文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农业大学》 2012年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
武萱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直接面向农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农技推广主体,是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相比和替代的。 因此,本文以探究选择适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为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从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等角度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以湖南省为例,发现了目前湖南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机构臃肿,设置分散;二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三是年龄结构、知识层次都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队伍青黄不接,难以补充新鲜血液。然后对当前几个改革试点的新型推广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通过实地调查,对农民技术采用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其次,本文探讨分析了当前主要的四类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主体构成、推广动机、经费来源、运行机制、推广方式以及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并进行总结和综合评价。 再次,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原则和思路,最终提出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最后,对上述给出的研究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和沁;;农村科普的系统性与科普体系建设[J];电子世界;2013年16期
2 和沁;;西部地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需要系统推进[J];电子世界;2013年18期
3 和沁;;农民科学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维生;郭庆法;陈晓;齐世军;黄承彦;张正;吴修;董建军;;创新机制,加强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日本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和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简小鹰;孙传范;李启民;陈国顺;;贫困地区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林豪森;世界农业推广体制变革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曾福生;刘辉;戴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深化改革的路径分析——基于湖南的实地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元新娣;樊军亮;;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多因素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12期
6 钱小珍;边新根;廖峰;陈鸿飞;;关于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10期
7 简小鹰;;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推广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7期
8 吴春梅;公益性农技推广中的产业化经营与政府主导型市场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1期
9 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10 朴添勤;农民应该成为农业推广的主体[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盛国辉;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潘文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戴鹏;种粮收益提高路径选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查斯虎;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郭为民;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4 陈锦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邵文珑;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薛海霞;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旦;湖南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伍旭中;;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4 简小鹰;孙传范;李启民;陈国顺;;贫困地区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5 程千宜;张成;李楠;李俊;高智谋;;合肥市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2期
6 张磊;;加强和创新农民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7 张士胜;郑玉艳;洪登华;陶学明;;浅议乡村传统园艺产品的保护和传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8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方政;刘鹏凌;邹能锋;;试析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实现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印银银;刘传华;;新时期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浩;史明瑛;朱德开;;对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以合肥市为例[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选择[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袁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发生节点与制度因素[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涂立超;梅方竹;;新时期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创新模式探讨[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刘学著;梁贤艳;;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晖;陈漫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寻查与反思——来自湖南五市六乡十二村的调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向佳玲;武汉市农民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钱静芳;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叔琪;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J];安徽科技;2004年06期
2 黄莉莉;史占中;;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比较及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3 王彦;徐创洲;;刍议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4 苏泽胜;刘健;;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5 刘滨;王建中;刘峰;;河北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变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6 李文锋;周晓军;;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文献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7 王铭铭,,纳日碧力格,高丙中,翁乃群,王建民;世纪转折与中国人类学的前景─—五位在京青年学者的笔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9 朱海洋;入世"后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取向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10 成志刚;社会保障领域中市场机制的引入及其功能定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周衍平;农业技术产权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樊启洲;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5 李冬梅;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章琰;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盛国辉;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于爱芝;近年来中国农业政策影响效果的定量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卢东宁;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玄文;中国农民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意愿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2 徐慧竹;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步思考[D];山西大学;2004年
3 袁慎庆;山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张雄;武汉科技服务中介创新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怀;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的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米晓;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构建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查斯虎;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缪波;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鑫;国家创新体系中现代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伟辉;农业技术推广轮转法及其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1989年05期
2 丁书荣;全国588名农业技术人员获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资格[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5年06期
3 周新庄;关于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荐 生产“绿色食品”使用的化肥、农药和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年06期
5 曾松亭;;浅析农业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模式——以福建省南平市为案例[J];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03期
6 高新平;于建新;刘忠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三定”方法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01期
7 吴仲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J];红旗文稿;2009年19期
8 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9 张土领;单士睿;;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年06期
10 ;农业文摘[J];现代农业;199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文腾;郭传贵;马开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研究[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李永基;谢冬根;;农业技术推广与传统产业改造[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3 杨直;;浅析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路及对策[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4 谭英;李玮;;信息化网络化对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5 ;出版说明[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6 袁迎现;;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体制改革浅议[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刘应祥;王志庆;吴新文;;关于青海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查[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8 石会娟;宗义湘;赵邦宏;;政府干预农业技术推广的行为选择[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9 李喆;田云;;浅谈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年
10 贾振业;王贵平;孟德;贾利欣;;农业技术推广要适应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的需要[A];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楠 陈苗;[N];宝鸡日报;2009年
2 张彩云;[N];长治日报;2009年
3 记者 潘一峰;[N];杭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廖秀娟;[N];汕尾日报;2009年
5 张天成;[N];毕节日报;2009年
6 记者 韦良俊;[N];阿勒泰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N];山西日报;2009年
8 许宏珍;[N];晋中日报;2011年
9 洪军 记者 沈旭;[N];锦州日报;2010年
10 白续宏;[N];科学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的供给边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夏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樊启洲;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4 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潘文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霞;基于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展进涛;中国水稻生产增长与政府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庄道元;基于农户视角的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推广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晓军;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激励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0 宋汶庭;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岩;当代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伟;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黄妍;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林龚华;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比较与优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黄媛;民族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鲁培宏;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7 潘昕;湖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郭孟;农业技术推广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丽艳;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刘慧扬;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