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孤山屯泥炭沼泽活性有机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7:14
本文关键词:长白山孤山屯泥炭沼泽活性有机碳研究
【摘要】:土壤活性有机碳既是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源,又是土壤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力。2013年5~10月中旬,在吉林省辉南县孤山屯泥炭沼泽中,对瘤囊薹草(Carex schmidtii)—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群落、薹草(Carex spp.)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群落泥炭沼泽0~40 cm深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 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在92.40~478.96 g/m~3范围内变化,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泥炭沼泽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低;20~40 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在48.45~348.88 g/m~3范围内变化,在20~40 cm深度土层,各采样日都是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土壤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相对最大,其它依次为薹草群落、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 cm和20~40 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99~53.69 mg/L和22.20~66.71 mg/L;6个采样日,薹草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0~20 cm深度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明显大于20~40 cm深度土层,而薹草群落泥炭沼泽20~40 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上层;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对数与可溶性碳含量的对数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氮磷比、硝态氮含量和水位,水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0 cm土壤温度。
【作者单位】: 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孤山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018)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0101101JC) 东北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资助
【分类号】:S151.9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碳是由不同分解速率的碳成分组成的复合体,其最初的变化主要是易分解和易矿化的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发生变化。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包括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虽然土壤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于小军;刘广路;邓旺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6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1092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9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