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温湿度观测资料估算藏北高原地区土壤热通量
本文关键词:基于土壤温湿度观测资料估算藏北高原地区土壤热通量
更多相关文章: 藏北高原 土壤温湿度 土壤热通量 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
【摘要】:基于"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土壤温湿度观测资料(2004年6月8日至7月30日),利用TDEC(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估算并分析了藏北高原地区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通过与热通量板测量结果比较发现,它们在热流方向和相位上基本一致,且在量值上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74),但热通量板测量值普遍偏小。通过对比不同天气条件下TDEC法的估算结果表明,云的存在以及降水发生都可导致土壤热通量的波动,且表层土壤热通量波动更加强烈。对于TDEC法估算的表层土壤热通量,发现它与净辐射通量线性关系密切(R20.78),而在土壤热传导率较大的地区,其日变化相位明显先于其他地区。对于土质均匀的砂质土壤,其土壤热通量日变化振幅最大,土壤的垂直热量交换最剧烈。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湿度 土壤热通量 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28,41522501,41275010,91337212,4137500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3402120034)
【分类号】:S152.8
【正文快照】: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6;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1引言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西南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我国乃至全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武;;土壤温湿度与播种[J];农业科学实验;1985年03期
2 刘卉;汪懋华;王跃宣;马道坤;李海霞;;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3期
3 石文茂,胡显华,刘雅娟,王莘,史焕芝,王一丁;土壤温湿度测量仪的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1994年04期
4 马宗斌,李伶俐,房卫平,谢德意,杨铁刚;麦秸覆盖对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夏棉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王阳;;土壤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08期
6 王玉涛;李吉跃;程炜;陈崇;耿欣;;北京城市绿化树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及与土壤温湿度和气象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7 吕云生;吕海波;;土壤温湿度与播种期[J];农村科学实验;2009年04期
8 刘平,马履一,郝亦荣;生态垫对河滩造林地土壤温湿度和杂草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1期
9 曹兵;赵济美;宋丽华;;树盘覆盖对土壤温湿度与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2009年05期
10 ;图片新闻[J];农机科技推广;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辉 邵香云;高科技温室实现“电脑”种菜[N];新农村商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中心;温室土壤温湿度无线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安徽大学;2010年
2 熊百可;基于ARM的土壤温湿度检测器与USB数据收集器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6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9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