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烟粉虱 线粒体COI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烟粉虱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基于福建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中40个代表性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了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分子变异情况,并构建了单倍型系统发育树与网络图。结果显示:在590 bp长度的mt COI基因序列中有效位点558个,其中18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序列核苷酸中A、T、C、G含量分别为42.32%、24.36%、20.25%、13.06%,其中A+T的含量为66.68%,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共检测出11个单倍型,其中Hap3、4、7、9、11为特殊单倍型;种群多样性指数为0.83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93,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AMOVA分析表明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总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027,种群遗传分化较低。表明福建烟粉虱种群基因交流未受地理距离明显影响,种群遗传分化不显著。
【作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厅植保植检总站;
【关键词】: 烟粉虱 线粒体COI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S002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2012DBS-3)
【分类号】:S433
【正文快照】: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半翅目胸喙亚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张芝利,2000;褚栋等,2004)。烟粉虱是一个正处于快速进化过程中的复合种(Perring,2001),Dinsdale et al.(2010)以mt COI序列差异的3.5%为阈值将烟粉虱复合种划分为24个隐种,包括MED、MEAM1、MEAM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玉仙;杨秀娟;翁启勇;黄建;王利华;;福建省烟粉虱生物型鉴定[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咚咚;林航;阙晓堂;;烟粉虱在四种寄主植物上的发生动态[J];福建农业学报;2015年03期
2 丁雪玲;赵建伟;姚凤銮;郑宇;何玉仙;;利用诱集植物防治烟粉虱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5年05期
3 吴咚咚;赵建伟;陈颖;郑宇;何玉仙;;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J];生物安全学报;2012年02期
4 何玉仙;黄建;翁启勇;梁智生;;B型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性的生化机制[J];昆虫学报;2008年04期
5 何玉仙;赵建伟;黄建;翁启勇;梁智生;;抑制剂存在下不同种群烟粉虱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J];昆虫学报;2009年12期
6 潘登;李元喜;栾军波;刘树生;刘银泉;;烟粉虱及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嗅觉反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4年01期
7 李毅;林华峰;金鹏;陈德鑫;李茂业;;Q型烟粉虱对不同烟草品种的选择性[J];应用昆虫学报;2014年05期
8 袁林泽;王少丽;王文龙;杜予州;张友军;王建军;;Q型烟粉虱扬州种群cyp6cm1基因内含子抗性相关多态性检测及其5′侧翼序列克隆[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1期
9 刘馨;闫文茜;张友军;吴青君;谢文;王少丽;;烟粉虱传毒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量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1期
10 杜以梅;孙伟;刘晓娜;杜予州;;B型烟粉虱对不同茄子品种的选择及适生性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其全;小黑瓢虫生殖生物学、人工扩繁及人工饲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郑宇;福建地区烟粉虱抗药性成因与控制策略[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吴子毅;烟粉虱Bemisia tabaci天敌捕食螨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Mostafizur Rahman Shah;取食经历对烟粉虱行为和适合性的影响及其与共生菌之间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郭晓军;我国烟粉虱种群遗传分化及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徐红星;转录分析烟粉虱应对寄主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唾液效应因子BtQ56在其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志军;基于线粒体基因、核糖体基因和遗传杂交的茶尺蠖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郭莉莉;入侵粉虱热激调控因子Hsf1对Hsp60表达的影响[D];河南科技学院;2013年
3 潘登;双生病毒在植物—烟粉虱—海氏桨角蚜小蜂三营养级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小凤;我国常见粉虱种类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单红伟;不利温度对烟粉虱共生菌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6 肖娜;两种入侵烟粉虱对不利低温和高温的耐受力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玉仙,杨秀娟,翁启勇;农田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J];华东昆虫学报;2003年02期
2 罗晨,姚远,王戎疆,阎凤鸣,胡敦孝,张芝利;利用mtDNA COⅠ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J];昆虫学报;2002年06期
3 邱宝利,任顺祥,温硕洋,Nasser S.MANDOUR;利用RAPD-PCR方法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英文)[J];昆虫学报;2003年05期
4 褚栋,张友军,丛斌,徐宝云,吴青君,朱国仁;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焕章,汪亚平;厚颌鲂种群遗传结构及哑基因问题[J];水生生物学报;1997年02期
2 胡红娟;颜庆云;倪加加;余育和;李学梅;王纯;;武汉东湖圆形盘肠n炛秩阂糯峁狗治鯷J];水生生物学报;2013年06期
3 夏德全,杨弘,吴婷婷,董在杰,简纪常,曹萤,张燕生;天鹅洲通江型长江故道“四大家鱼”种群遗传结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6年04期
4 李小花;刘刚;周立志;鲁的苗;;淮河克氏原螯虾种群遗传结构[J];动物学杂志;2013年06期
5 程新峰;席贻龙;李化炳;;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莲塘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结构的季节变化[J];动物学报;2008年02期
6 张永正;张海琪;何中央;徐晓林;李智强;杜建明;;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5个不同地理种群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8年03期
7 吴常文;许逸天;吕振明;张建设;;基于D-LOOP基因的中国沿海鳓鱼(Ilisha elongata)种群遗传结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9年03期
8 张丽艳;苏永全;王航俊;王军;;台湾海峡鲐鱼种群遗传结构[J];生态学报;2011年23期
9 李红梅;吕振明;刘立芹;吴常文;张建设;;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中国沿海4个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3年03期
10 殷晓;张春梅;李新岗;黄建;王长柱;练春兰;;陕北枣品种群遗传结构的SSR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燕;聂品;;运用微卫星标记对(?)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种群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吴爱平;张正旺;;褐马鸡地理种群遗传结构比较研究[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葛林梅;李红叶;周雪平;;双生病毒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骁;杨圣云;;中国南部沿海尖头斜齿鲨种群遗传结构分析[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白素英;魏德强;徐艳春;;豹猫种群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化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方旅平;林元烧;周美玉;曹文清;;东海近海中华哲水蚤种群遗传结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魏开建;Ann R Wood;Jonathan P A Gardner;;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新西兰greenshell mussel Perna canaliculus的种群遗传结构[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王明玲;包振民;;杂交鲍的养殖对我国北方皱纹盘鲍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刚;王莹;杨盛昌;张宜辉;陈鹭真;王文卿;林光辉;;漳江口互花米草种群遗传结构与分布格局[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黄磊;王义权;;扬子鳄SSR标记的种群遗传结构及保护对策[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晓梅;家蝇种群遗传结构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相关基因进化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阮宇;秋茄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及亲缘地理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张明;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遗传多样性及异地引种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程汉良;几种主要海洋经济帘蛤种质鉴定及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利娟;中国中黑苜蓿盲蝽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剑锋;松嫩平原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种群的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态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连为;三种大洋性柔鱼类种群遗传结构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8 蔡W,
本文编号:1128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2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