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土区小麦、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基于改进的RothC模型
发布时间:2017-11-02 08:14
本文关键词:潮土区小麦、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基于改进的RothC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Roth C模型 小麦残体 玉米残体 土壤有机碳 潮土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SOC)的提升效果,探究作物残体(根系与秸秆)对潮土区SOC的贡献,为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区SOC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腐解试验的有机物料碳残留率数据,获得4种有机物料在RothC-26.3模型最优时对应的DPM/RPM参数值(易分解植物残体和难分解植物残体的比值)。利用修订的DPM/RPM参数,获得了改进的RothC-26.3模型,并用郑州潮土区短期腐解试验(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和长期定位试验数据(1990—2008年)进行验证,模拟出郑州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小麦、玉米残体在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不施肥CK,平衡施肥NPK和秸秆还田NPKS)对新形成SOC的贡献。【结果】在模型达到最优时,小麦根系(wheat root,WR)、小麦秸秆(wheat straw,WS)、玉米根系(corn root,CR)和玉米秸秆(corn straw,CS)的DPM/RPM值分别为0.89、3.04、4.35和3.25。模型结果显示,CK处理小麦根系、玉米根系的碳投入占碳投入的比例均为50%,而来源于小麦根系、玉米根系的SOC(0—20 cm)占新形成的SOC比例分别为60%、40%;小麦根和玉米根固碳效率分别为15.5%、10.8%;NPK处理小麦根系、玉米根系的碳投入占碳投入的比例分别为60%、40%,而来源于小麦根系、玉米根系的SOC(0—20 cm)占新形成SOC的比例分别为71%、29%;小麦根和玉米根固碳效率分别为17.5%、11.4%;NPKS处理小麦根系、玉米根系、玉米秸秆的碳投入的比例分别为47%、21%、32%,而小麦根系、玉米根系、玉米秸秆对新形成的SOC(0—20 cm)贡献分别为50%、22%、28%;小麦根系、玉米根系、玉米秸秆的固碳效率分别为16.9%、11.2%、11.4%。总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无论是不施肥、平衡施肥还是秸秆还田处理,小麦根系对新形成SOC的贡献率(50%—71%)大于玉米根系和玉米秸秆对新形成SOC贡献率(22%—40%)。源自小麦的SOC占新形成SOC的比例均分别大于源自小麦的碳投入占总碳投入的比例,而源自玉米的投入及其对新形成SOC的贡献则反之。小麦根系的固碳效率(15.5%—17.5%)大于玉米根系和玉米秸秆的固碳效率(10.8%—11.4%)。【结论】改进后的RothC模型可用来探究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小麦、玉米残体对新形成SOC的贡献。郑州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小麦根系对新形成SOC的贡献率均大于玉米根系和玉米秸秆的贡献率。根茬还田(尤其是小麦根茬还田)更有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关键词】: Roth C模型 小麦残体 玉米残体 土壤有机碳 潮土
【基金】:国家973计划课题(2013CB127404)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3030)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Contributions of Wheat and Corn Residues to Soil Organic CarbonUnder Fluvo-Aquic Soil Area—Based on theModified Roth C ModelZHAO Ya-wen1,WANG Jin-zhou1,WANG Shi-chao1,WU Hong-liang1,HUANG Shao-min2,LU Chang-ai1(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立声;鲁西北潮土土温状况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2 李博文;杜孟庸;周健学;刘树庆;许v,
本文编号:1130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3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