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黑土团聚体氮库及其分布
本文关键词:坡地黑土团聚体氮库及其分布
【摘要】:为了研究黑土区不同土地使用类型团聚体氮库及其分布,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坡位,对不同粒径团聚体内氮质量分数及总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耕地以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为主,达到50%以上,樟子松人工林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地以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为主;各土地利用类型0.5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氮质量分数均较高,但储量较低,坡下和坡中下的储量高于其他坡位;坡耕地各径级团聚体氮质量分数及总储量均为最低,总体氮库由小到大表现为坡耕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地、樟子松林地。坡耕地团聚体及氮库的再分布印证了耕作侵蚀的存在,退耕还林能够有效恢复黑土区氮库、维持碳氮平衡。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黑土 土壤团聚体 氮储量 坡位 退耕还林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7B05)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0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02222)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10225067)
【分类号】:S714.2
【正文快照】: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7B05)、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0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02222)、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10225067)。in222@163.com。Organic Nitrogen Pool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es in Sloping Black Soils//Ca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哲锋;高波;李小刚;;利用方式对干旱草原土壤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魏开基;;土壤结构[J];北方水稻;1980年01期
3 许中坚,刘广深,喻佳栋,刘维屏;模拟酸雨对红壤结构体及其胶结物影响的实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3期
4 张琦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第三讲 土壤结构与土壤有机质[J];新疆农垦科技;1986年01期
5 常青山;蔡祖国;杨卫军;王幸斌;;天安特生态调节剂对南方不同农业土壤结构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2期
6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郑郁善;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表征指标的研究[J];山地学报;2001年S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奕;鲁彩艳;陈欣;;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刘彩霞;黄为一;;耐盐碱细菌筛选及对盐碱土团聚体形成和土壤活性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晓萍;表征富铁土土壤侵蚀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物理学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刘彩霞;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在盐碱土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胜涛;耕作和有机物质投入对土壤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田浩;侵蚀退化红壤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固碳机制的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益;黄土高原土壤结构性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侯建筠;重庆市典型岩溶区的土壤肥力特征[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7 孙站成;鄂南几个红壤在降雨过程中表土结构变化及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33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3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