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老龄化视角的传统农区农户生产技术选择与技术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0 22:29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4年

基于老龄化视角的传统农区农户生产技术选择与技术效率分析

左喆瑜  

【摘要】:本文利用对四川省富顺、安岳、中江三县的农户微观数据,以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对样本地区老龄化背景下农户的技术选择进行了一般分析,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定了各主要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并提出了由要素稀缺性诱致农户作出的技术选择路径。同时,通过建立效率损失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具有最大的产出弹性,化肥、农药、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次之,再者是种子投入的产出弹性,农具及机械投入具有最小的产出弹性。样本地区农户的技术选择路径具有特殊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及由土地要素稀缺性诱致的生物技术进步过程共同导致了样本地区农业劳动力的稀缺性,而农业劳动力的稀缺性诱致绝大部分农户通过从家庭以外的范围增加人力的方式如亲戚朋友帮忙、换工、雇工等来解决农业劳动力的不足,但也有极小部分农户采取以机械技术或者以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劳动的节约。在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因素中,家庭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2011年家庭实际耕种土地亩数、家庭土地流转情况、家庭兼业情况、县乡农技推广站的技术获取渠道、政府部门提供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地正向影响,而家庭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科研机构或院校作为生产技术获取渠道、农户通过自己看书找资料获取技术的渠道、接受过农机培训但不会操作的农机培训情况会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地负向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城乡经济体制特征及本文对老龄化农业技术选择与技术效率的分析作出判断:传统农区老龄化农业的存在并不是完全悲观的,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现实意义,,相较于青壮年农业劳动力,老龄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效率更具比较优势,关键是要向老龄化农业提供新的技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4;F323.3;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自铎;;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了吗?——兼论经济增长人口红利说[J];经济学家;2008年01期

2 赵显洲;;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学家;2010年05期

3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4 刘伟;;刘易斯拐点的再认识[J];理论月刊;2008年02期

5 赵芝俊;袁开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3期

6 安增龙;姚增福;;现代化农业技术效率进步贡献与损失测度——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黑龙江垦区数据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张宁;陆文聪;;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02期

8 田伟;柳思维;;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12期

9 匡远凤;;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SFA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10 韩晓燕,翟印礼;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劳动力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本保护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杨传喜;张昭;张俊飚;;农业技术引进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钱良信;;中部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4 姚海琴;;休闲观光农业从业劳动力现状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5 宋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刘晓娜;杜中方;陈长春;倪寿文;王永利;张春良;;北京市通州区农业劳动力结构分布的调查及思考[J];北京农业;2010年36期

7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刘鸿渊;彭新艳;;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考察[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钟钰;蓝海涛;;Structural labor shortage amid labor surplus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10 孙瑜;;论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成本上升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自铎;;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与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小岗村的实践谈起[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展云虎;;浅谈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傅国华;许海平;;天然橡胶生产效率的DEA分析——以广东湛江农垦为例[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进;钟笑寒;;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了吗?——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0期)[C];2009年

7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8 汪进;钟笑寒;;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了吗?——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9 苏冰涛;李松柏;;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贫民”劳动力转移模式构建——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天懿;天津市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淑萍;我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协同的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秀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农户就业选择机制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黄少鹏;环保型包装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书清;广东省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彭勇;中石油广东销售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晓锋;基于农村精英视阈湖北省贫困地区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建莉;关于加强历下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勇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三农”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史磊;基于DEA模型的上海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王璐;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马翠;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书波;;山东省花生增效技术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余修斌,任若恩;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测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王文刚;李汝资;宋玉祥;王芳;;吉林省区域农地生产效率及其变动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4 章铮,谭琴;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兼论“民工荒”[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5 贾先文;黄正泉;黄蔡芬;;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J];改革与战略;2010年01期

6 章胜勇,李崇光;中美大豆和花生生产及贸易的对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04期

7 刘树坤,杨汭华;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测算[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时悦;;农业生产效率变动分析、分解及调整目标——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顾巍,唐启国,郑利军;中国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白丽;赵邦宏;曹文文;;中国花生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苏万明;[N];经济参考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嵘;中国花生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然;中国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军;中国畜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安才;试论农业劳动力的适度转移[J];探索;1989年04期

2 李慧京,吴敏一,朱家良,吴国兰;中国农业劳动力的适度转移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0年02期

3 许经勇;论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J];益阳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4 韩占兵;;农业劳动力流出最优点、农民荒与粮食安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赵立新,赵慧;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人口学刊;2001年03期

6 覃黎魁;农业劳动力资源开发刍议[J];学术论坛;2001年02期

7 吴群,郭贯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罗仁会;应用比较生产率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9 周林刚,刘敏;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度、流动度和净剩余度——以甘肃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和流动状况为例[J];东南学术;2003年03期

10 牟子平,吴文良;我国农业劳动力冗余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敏;;警惕农业劳动力断层现象 湖北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青彦;;农村后继劳动力的培养[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崔凯;;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四川省宣汉县为例[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4 陶钧钊;;从今年夏收看农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岳晓燕;汪一鸣;白林波;;宁夏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时空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陶钧钊;;从今年夏收看农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郑新立;;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晓霞;;依托个体私营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志传;;农机化事业面临新的机遇[A];福建省农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乔榛;周慧秋;;黑龙江省“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A];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农民日报;2013年

2 记者 呼宁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N];新农村商报;2010年

4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 叶兴庆;[N];农民日报;2011年

5 卢锋 杨业伟;[N];中国财经报;2012年

6 刘百灵;[N];粮油市场报;2013年

7 记者 陈高泽;[N];六盘水日报;2010年

8 胡小平 朱颖 葛党桥;[N];光明日报;2011年

9 杨小平整理;[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农业部原政策体改法规司司长高级经济师 郭书田;[N];新农村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欣欣;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2 贾晓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永久性乡城迁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岳;农业劳动力产业转移预期净收益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钟霖湘;“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闵师界;四川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林刚;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慧;人地关系视角下陕西省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黎宗玲;基于农业劳动力视角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角;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姚晓阳;中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之茵;河南省农业劳动力现状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郭亚卿;论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3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