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旱地夏闲期间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11-03 09:20

  本文关键词:旱地夏闲期间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夏休闲 旱地 氮素矿化累积量 氮矿化势


【摘要】: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了黄土区旱地不同土壤及施氮量下夏季休闲前后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分析了旱地夏休闲期间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休闲前相比,休闲后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显著降低,长武及杨凌试点土壤分别降低了29.52%及7.15%;长期不施氮肥处理休闲后土壤累积矿化氮量显著降低,而长期施用氮肥处理休闲前后土壤累积矿化氮量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休闲前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双组分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土壤易矿化氮矿化势休闲前后长武及杨凌试点土壤分别降低了85%及66%,可见夏季休闲显著促进了旱地土壤易矿化氮的矿化。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夏休闲 旱地 氮素矿化累积量 氮矿化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137)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5B04)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我国北方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耕地的1/3[1]。黄土高原是我国北方主要旱作区,也是我国旱地小麦的主产区,其中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山西小麦的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2.5%[2]。由于受水资源缺乏的制约,黄土高原旱地多采取夏季休闲的方式,即夏季作物(主要为小麦)收获后,耕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琳,彭祥林,卢宗藩;(土娄)土旱地土壤硝态氮季节性变化与夏季休闲的培肥增产作用[J];土壤学报;198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波;;降雨条件下西安蔬菜地土壤中氮的迁移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马凤鸣;;冬季休闲期间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移动[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3 周连仁;马凤鸣;;甜菜生育期间黑土无机氮变化动态的研究[J];东北农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郭胜利,张文菊,党廷辉,吴金水,郝明德;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O_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5 胡田田,李生秀;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Ⅳ 土壤剖面中的起始NO_3~- —N——可靠的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S1期

6 李世清,王瑞军,李紫燕,李凤民,邵明安,李生秀;半干旱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不可忽视的土壤氮库—土壤剖面中累积的硝态氮[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4期

7 巨晓棠,李生秀;土壤可矿化氮对作物吸氮量的贡献[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6年04期

8 袁新民,王周琼;硝态氮的淋洗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研究;2000年04期

9 李向文;王红;张爱军;张瑞芳;周大迈;;供氮水平和有机无机配施对片麻岩土壤谷子生长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向文;王红;张爱军;张瑞芳;周大迈;;基施尿素对片麻岩新成土旱地谷子生长及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成岩;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冯国禄;减排降污控制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学华;ArcGIS支持下的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效民;土壤环境中硝态氮运移的特点、模型描述及其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赵允格;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张玉珍;九龙江上游五川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党廷辉;黄土区旱地深层硝酸盐累积机理、生物有效性与环境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谢学俭;苏南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中磷氮的流失[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王辉;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迁移机理及模拟模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邱卫国;农业氮素流失规律及河网污染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利平;抚仙湖流域烤烟坡地壤中流氮磷浓度的动态特征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2 陆乐峰;水陆交错带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闫良;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中氮、钾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4 刘高军;施氮对小麦、多花黑麦草生长特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薛澄;西北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土壤与植物营养基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向文;片麻岩土壤培肥过程中氮素运移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夏晖;土壤水氮资源高效利用的孔源调控理论及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8 陈克亮;川中丘陵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非点源氮污染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曾燕舞;水氮处理对两种蔬菜品质和土壤水氮资源利用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刘常珍;元素硫、双氰胺及其组合对蔬菜地土壤NO_3~--N淋失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彩艳;牛明芬;陈欣;史奕;石险峰;;不同施肥制度培育土壤氮矿化势与供氮潜力[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田茂洁;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骆坤;胡荣桂;张文菊;周宝库;徐明岗;张敬业;夏平平;;黑土有机碳、氮及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4 徐华勤;肖润林;邹冬生;宋同清;罗文;李盛华;;长期施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5 胡诚;曹志平;胡菊;李双来;;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的氮矿化[J];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6 祁占魁;;半休闲制是目前旱地小麦稳收的基本栽培制度[J];山西农业科学;1962年07期

7 唐继伟;林治安;许建新;戚剑;王云华;;有机肥与无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年03期

8 柳影;彭畅;张会民;张文菊;戴建军;徐明岗;;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年05期

9 杨玉爱,王珂,叶正钱,魏幼璋;有机肥料资源及其对微量元素的螯溶和利用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4年S1期

10 罗安程,,孙羲,章永松;有机肥对大麦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J];土壤通报;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育红;吕军;;淋洗对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永帅;潘薇薇;郭金强;王娟;韩登武;白书军;李宝林;危常州;;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与模拟[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3 邓世友;刘海;;植烟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J];云南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4 彭琳,彭祥林;黄土地区土壤氮素含量与提高途径[J];水土保持通报;1982年04期

5 傅会芳;旱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动力学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02期

6 巨晓棠,李生秀;培养条件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1997年02期

7 巨晓棠,李生秀;土壤氮素矿化的温度水分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年01期

8 武继承,王志勇,郑惠玲;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研究[J];土壤肥料;2001年02期

9 田茂洁;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白军红;李晓文;崔保山;王庆改;;湿地土壤氮素研究概述[J];土壤;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艳群;李元;郑海利;李f3琛;;晋宁县段七村土壤氮素和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伏生;余明泉;胡小飞;;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氮素矿化变异性[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陆红娜;;北京市顺义区浅层土壤氮素的分布与累积特征[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4 赵峥;张翰林;闻轶;曹林奎;;稻田土壤氮素溶解特征及其流失机制的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玉萌;李民赞;安晓飞;郑立华;;一种便携式土壤氮素光谱检测仪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连凤;张成军;安志装;李新荣;赵同科;赵丽平;;华北不同类型土壤氮素矿化规律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7 张乃明;文波龙;速东艳;陈泽涛;;滇池大清河流域农田土壤氮素累积及对水环境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殷士学;;土壤氮素生物循环机理的几个新进展[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朱兆良;;我国土壤氮素研究中的某些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10 颜冬冬;毛连岗;谢红薇;郭美霞;王秋霞;李园;曹坳程;;熏蒸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控制土壤氮素含量和含水量[N];东方城乡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东丽;黄土性土壤氮素氧化亚氮气态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黄志珍;农田土壤氮素平衡动态模拟模型研制与SISNDB信息系统开发[D];浙江大学;2005年

3 徐畅;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及调控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霞;蚯蚓活动对稻麦轮作土壤氮、磷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菊梅;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乐乐;黄土区旱地农田夏季休闲期间土壤氮素转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春娜;中国陆地土壤氮库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许冬梅;人口稠密区土壤氮密度空间分布估算及不确定性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关维刚;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育红;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研究的几种方法比较[D];浙江大学;2004年

6 严德翼;黄土区几种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氮含量及其与土壤氮素矿化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健;三种质地土壤氮素淋溶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陈小红;退耕还林地土壤氮素动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9 王艳杰;京郊保护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健;控制排水条件下农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5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35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