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与紫外协同去除工厂化养殖循环水中氨氮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解与紫外协同去除工厂化养殖循环水中氨氮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解法 紫外 氨氮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有效氯 自由基
【摘要】:为探究电化学氧化法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处理水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在前期试验得到最佳条件(温度25℃、电流密度40 A/m2、水流速度300 m L/min)下,以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和固体悬浮颗粒物的模拟养殖水以及实际养殖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加入低压紫外汞灯后电解与紫外协同去除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电解紫外协同处理氨氮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电解法,运用本系统处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7、10 mg/L的模拟养殖水时,氨氮去除效率相对于单独电解时分别提高45.0%(p0.05)、36.0%(p0.05)和20.0%(p0.05);电解紫外协同去除氨氮效率受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实际养殖水等因素影响,随着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及水体中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升高,氨氮的去除效率降低,达到同种去除效率所需的时间延长,当处理固体悬浮颗粒(SS)分别为100、150、200 mg/L的模拟养殖水时,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着SS的升高而降低,相对于仅含氨氮的模拟养殖水,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降低51.7%(p0.05)、65.5%(p0.05)和72.4%(p0.05);在处理实际养殖水时,氨氮的去除速率明显降低,去除完全所需的时间延长,在本系统中电解紫外对氨氮、亚硝氮、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7.8%、96.9%和92.1%。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8B09) 浙江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11R50029)
【分类号】:X714
【正文快照】: 引言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水产品产量也在快速上升。产量从2007年3 278.33万t、2011年4 023.26万t到2013年4 541.68万t,表明水产养殖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3]。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始显现,并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危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曰利,吴晓芙,聂发辉;天然蛭石对污水中氨氮吸附去除率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肖辉煌;张盼月;曾光明;夏耀玲;陈宏;;沸石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氨氮[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2期
3 孙大志;李绪谦;潘晓峰;;氨氮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8期
4 彭少洪;罗占仪;;高含硫污水中氨氮的测定[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彭里程;吴德意;隋艳明;尚晓;郑向勇;孔海南;;竞争性阳离子对粉煤灰合成沸石除氨氮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6 彭人勇;陈康康;李艳琳;;超声吹脱去除氨氮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7 赵计萍;张雷;李瑞恒;;鲁奇炉气化废水中氨氮分析方法的选择[J];化工进展;2012年S2期
8 郑涵;姜萍萍;;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去除研究[J];城镇供水;2013年01期
9 杨应钊;刘菲;孔祥科;李圣品;马剑飞;;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氨氮的转化与存在形态[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10 董惠英;;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化肥厂废水中氨氮[J];化工环保;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汉昌;;污水氨氮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十七期)[C];2011年
2 于秀娟;宁立红;肖予晨;;电化学阴阳极同时作用去除氨氮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3 许春华;周琪;张建;;高效藻类塘去除氨氮机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孙礼明;王浩明;童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去除试验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5 杨晓明;耿长君;苗磊;;高氨氮及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宋超鹏;梁玉婷;易良银;;絮凝-包埋组合固定化去除低浓度氨氮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7 陈欣然;牛翠娟;蒲丽君;井润贞;;慢性氨氮胁迫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孟伟;闫振广;刘征涛;王宏;余若祯;;基于风险的典型流域氨氮水质基准及标准探讨[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冬梅;叶挺进;刘贝;林显增;黄明珠;罗旺兴;黄禹坤;;生物膜-氧化铁改性石英砂联用去除氨氮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何立光;;合成氨厂氨氮排放水处理技术探讨[A];2002热烈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成立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宏伟;难以忽视的氨氮[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东周;钒铬氨氮处理:治标又治本[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环境保护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朱风松;如何有效减排氨氮?[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徐琦;氨氮减排从哪里着手?[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郑伟;生物法脱除废水氨氮技术可望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石磊;生物法脱除废水氨氮技术通过评议[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湘静;氨氮标准控制将重在执行[N];中国环境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文晶;淮河,,又一声叹息[N];经济日报;2005年
9 ;淮河水质继续恶化 氨氮成为主要污染物[N];安徽经济报;2005年
10 记者 文晶;氨氮取代COD成为主要污染物[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智锋;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去除地下水氨氮模拟实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国锋;废水中氨氮的去除[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3 夏瑜;包埋固定化菌处理含低浓度氨氮原水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雅萍;硅酸盐矿物对废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高红梅;沼山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郭俊温;粉煤灰合成沸石及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7 曹云华;沸石微生物联合固定化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徐锐;光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9 冯灵芝;斜发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谢和平;稀土冶炼氨氮废水处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39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3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