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多通道农田无线集沙仪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自动多通道农田无线集沙仪研究
【摘要】:针对用于研究农田土壤风蚀的集沙仪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实时记录集沙量数据且不具有无线传输和组网功能,给研究土壤风蚀起沙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沙粒运移特性带来诸多困难等问题,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以气流对冲式风沙分离器为基础,设计了研究农业土壤风蚀专用的全自动多通道无线集沙仪,实现了土壤风蚀量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和实时数据处理等功能。实验表明,系统可实现对最多6个测点,每个测点8通道风蚀数据的循环自动采集,传感器最大响应时间为2 s;集沙仪每个集沙盒最大集沙量为180 g,旋转启动风速为3.4 m/s,平均集沙效率达到85%以上,称重传感器10 h连续测量误差在±0.04 g以内且测量精度达0.01 g;在射频功率最大、空中传输速率为1 kb/s时,32字节的数据包有效传输距离在1 000 m左右,通信建立时间小于5 s。该系统具有低功耗、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自动数据采集等优点,能够满足研究农田土壤风蚀的需要。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58、41161045)
【分类号】:S126;S157.1
【正文快照】: 引言集沙仪是观测风沙流结构和研究风沙移动规律所必需的仪器,主要采集风蚀过程中随风搬运的沙尘颗粒,在环境监测和土壤风蚀研究中被广泛应用[1-2]。自Bagnol设计了最早用于野外风沙观测的垂直长口形集沙仪以来,多种不同类型和用途的集沙仪相继问世[1,3-4]。WILSON等[5]设计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冬梅,赵士杰;我国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4年04期
2 王淑琴 ,高秀芳;柠条对土壤风蚀水蚀的防护作用[J];现代农业;2005年07期
3 王升堂,程宏,赵延治;旱作农区土壤风蚀过程、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技术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3期
4 刘汉涛;麻硕士;窦卫国;范贵生;赵满全;;国内外移动式风洞在土壤风蚀试验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年12期
5 马洁;徐静;;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7期
6 周小明;;中国北方土壤风蚀问题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7 赵勇;裴源生;翟志杰;;分布式土壤风蚀模拟与应用[J];水利学报;2011年05期
8 范清成;王飞;穆兴民;刘振东;李锐;;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3期
9 张伟;岳德鹏;杨贵森;徐晓桃;李宁;殷建;;“3S”技术在我国土壤风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7期
10 郭世武;垄作防止土壤风蚀的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裴源生;翟志杰;;分布式土壤风蚀模拟与应用研究——以徒骇马颊河流域为例[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爱忠;黄高宝;;内陆河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风蚀主要影响因子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3 岳耀杰;高路;张峰;赵金涛;;基于地面实测的土壤风蚀遥感定量反演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榆阳沙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铁军;荣浩;何京丽;刘艳萍;高永;;地质统计学法在土壤风蚀研究中的计算方法探讨[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永来;麻硕士;陈智;;利用可移动式风洞测试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6 陈建强;赵满全;陈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农田土壤的风蚀特性试验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刘目兴;;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综述及其在风蚀预报中的应用[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金莲;赵满全;;集沙仪的研究现状分析[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赵满全;刘汉涛;麻硕士;赵士杰;佘大庆;;农牧交错区农田留茬和秸秆覆盖对地表风蚀的影响[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10 赵满全;刘汉涛;麻硕士;赵士杰;佘大庆;;农牧交错区农田留茬和秸秆覆盖对地表风蚀的影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永平;黄土高原不同防护类型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海春兴;河北坝上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晓丽;阴山北麓土壤风蚀的影响因素及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4 赵沛义;作物残茬生物篱防治农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孙悦超;内蒙古后山地区不同地表覆盖条件下土壤抗风蚀效应测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6 王淮亮;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风蚀地表颗粒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7 陈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地表土壤抗风蚀能力测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基于风蚀模型的河北省土壤风蚀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建强;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风蚀特性风洞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屈志强;植物配置对土壤风蚀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郑东旭;农田保护措施防治沙尘暴效果及土壤风蚀模型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范清成;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6 张伟;基于遥感的土壤风蚀模型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陈健;河北坝上农田土壤风蚀及释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康玉梅;河北坝上缓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云;黄土区保护性耕作防土壤风蚀的风洞模拟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姬生勋;黄泛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规律及影响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9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3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