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态脆弱区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北生态脆弱区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羊河流域 生态脆弱区 生态补偿意愿 选择实验法
【摘要】:对流域微观主体生态补偿意愿的研究有利于流域内生态补偿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实现全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适合生态脆弱区实际的生态补偿意愿属性指标体系,利用选择实验法,对石羊河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对900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多项式Logit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在自然景观比例、旅游指数、沙尘天气数、森林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旱生植物面积、水量、水质以及家庭支出9个生态环境属性中,除旅游指数外,其他8个属性均显著影响受访者选择;边际支付意愿较大的属性分别是:自然景观比例、森林覆盖率和草地覆盖率;石羊河流域居民针对现状变化最佳改善方案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572.62元/户,全流域每年的支付意愿为2.8亿元。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2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05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JC790013)
【分类号】:F323.22
【正文快照】: 引言生态脆弱区即从一种生态景观向另外一种生态景观过渡的界面区域,具有敏感性、不稳定性和摆动性的特征[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大面积荒漠草原、内陆河岸绿洲以及农牧交错带,均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由于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西北内陆河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立国;李笑春;;系统论视阈下生态补偿体系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3年10期
2 戴其文;;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2期
3 粟晏;赖庆奎;;国外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的实践及经验[J];林业与社会;2005年04期
4 毛锋;曾香;;生态补偿的机理与准则[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5 庾莉萍;;生态补偿:为了山清水秀[J];内蒙古林业;2007年01期
6 曹云;;实行生态补偿 促进和谐发展[J];中国林业;2007年01期
7 邓燔;陈秋波;章芸;;森林生态补偿体系的现状和局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8 王海滨;邱化蛟;朱万斌;程序;;以生态服务的价值观浅析生态补偿和生态资产经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9 秦艳红;康慕谊;;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晟之;;论生态补偿背景下的协议保护[J];农村经济;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2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6 孔志峰;生态补偿:不可忽视的责任[N];国际商报;2009年
7 记者 宋时飞;《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买天;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N];农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区域性草原生态补偿定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魏家锋;神农架特色产业发展受益生态补偿[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丽燕;流域阶梯式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慧;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薛友;苏州生态补偿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付二光;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何欣;西南山地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张建肖;陕西秦巴山区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闫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45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4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