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低产黄泥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5 17:31

  本文关键词: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低产黄泥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低产黄泥田 土壤改良 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结合形态 稻谷产量


【摘要】:在荆门市双季稻区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结合形态、土壤理化性质、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均提高了土壤水溶性物质、胡敏酸、胡敏素含量、可提取腐殖物质总量,其中泥炭土、菇渣及生物有机肥处理增幅较大;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增加了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稳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结合态腐殖质总含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各土壤改良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早、晚稻产量,平均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早稻增产6.6%、晚稻增产9.5%;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各改良措施中,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增产幅度较大,早、晚稻分别增产10.13%和17.50%,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优于其它处理。
【作者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局;湖北省广水市农业局;
【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16) 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HE007)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14-620-003-03)
【分类号】:S156;S511
【正文快照】: 低产黄泥田是一种发育程度低的水稻土,是当地的主要低产水稻田[1-5]。其障碍因子是“粘、瘦、薄、旱”,水耕熟化时间短,熟化度低,土壤粘重,有机质含量低,磷、钾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盐交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单元中含有亲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韩冬梅,刘敏;温室、大棚的土壤改良[J];新农业;2001年02期

2 裴林芝;黑龙江省农资公司实施土壤改良[J];农资科技;2002年04期

3 ;果园土壤改良[J];山东果树简讯;1967年07期

4 ;土壤改良小资料[J];海河水利;1983年02期

5 丁泽民;薛克宗;陈积德;张德富;李承实;;苏联的灌排技术和土壤改良经验(上)[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87年10期

6 蔡俊德;比利时土壤改良专家来华讲学[J];长江蔬菜;1995年05期

7 ;土壤改良培肥研究所[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8 ;国外土壤改良新技术[J];长江蔬菜;1997年07期

9 江q ,董荣 ,黄晓澜;南斯拉夫的土壤改良技术[J];安徽科技;1997年05期

10 何仕松;猕猴桃土壤改良新模式“垄厢式”[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动;;上海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材料的现状及管理对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于阳辉;李永霞;;非金属矿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A];非金属矿物材料与环保、生态、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任一猛;王秀全;王德清;;农田栽培人参土壤改良培肥作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鉴;邱富财;;试谈废旧宅基地复垦现状及土壤改良措施——以光泽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林常永;;福建省农用地分等方法及土壤改良初探[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6 唐孟武;曹洪松;;优质矿肥对土壤改良及提高名特果品品质机制研究[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周世龙;邓小强;李天书;;绿肥不同种植模式产量与土壤改良效果[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孙志梅;薛世川;孙计平;王艳群;王素花;;风化煤在沙化土壤改良上的应用效果初探[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2年

9 徐姗姗;邵孝侯;谈俊益;;EM技术在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及其前景[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红;罗雪峰;;武隆县猕猴桃土壤改良与施肥法[A];重庆市园艺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土壤改良或是一场溯源型变革[N];山东科技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郑敏;土壤改良或是一场溯源型变革[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3 孙绍宾;如何正确使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N];中国特产报;2003年

4 小涛;高山蔬菜种植 土壤改良有三法[N];北京科技报;2003年

5 记者 尹江勇;新技术帮助土壤“休养生息”[N];河南日报;2009年

6 刘贵良;土壤改良刻不容缓[N];山西科技报;2003年

7 记者 郭霞 通讯员 世繁 俊青 月良;独山村开发出国内土壤改良样板田[N];张家口日报;2011年

8 记者 赵巍 通讯员 黄传宏;用增产菌为土壤改良[N];三峡日报;2013年

9 曹祈东;国外土壤改良新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0年

10 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傅美兰 陈海保;回归本真从改善土壤做起[N];中国花卉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婷;土壤改良对岩溶碳汇影响的试验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2 陈凡学;中国古代土壤改良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徐乾贵;南疆地区棉农土壤改良技术选择行为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4 于丹丹;土壤改良及覆盖保墒技术在废弃砂石坑造林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瞿春艳;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对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6 苏强平;植被恢复下矸石山土壤改良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陈军华;Mabuchi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尾产物的土壤改良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田露;保水材料的抗旱保苗及土壤改良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9 康倍铭;天然土壤改良材料及与PAM混施对土壤改良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小瑜;日本岩垂草在岩溶地区土壤改良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5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45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