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数字成像技术的风蚀地表颗粒空间异质性

发布时间:2017-11-06 04:35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字成像技术的风蚀地表颗粒空间异质性


  更多相关文章: 风蚀 土壤颗粒 数字图像技术 空间异质性 吉兰泰盐湖


【摘要】:通过对吉兰泰盐湖上风向的戈壁、灌木林地表层颗粒空间格局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该地区的风沙运动规律,对加强相关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配置格局的防沙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的吉兰泰盐湖为试验区,以试验区内戈壁、灌木林地表层颗粒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地表层不同土壤风蚀颗粒的百分含量,采用经典描述性统计及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抗风蚀能力颗粒百分含量的小尺度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 2个样地颗粒越小,空间分布的变异性越大,峰度越尖锐。2裸露戈壁样地内3种风蚀颗粒含量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均为线性模型,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8以上,分布形态为随机分布,空间相关性中等;灌丛林地内3种风蚀颗粒的分布特征比较复杂,0.42 mm颗粒的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3由于灌丛对样地内不同风蚀颗粒分布的影响,导致灌丛林地及其周边0.84 mm的不可蚀颗粒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比较强烈。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内蒙古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基金((2014XYQ-8)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空间异质性的改变反映生态学功能和过程的变化,对生态学系统的功能和过程有重要的影响〔1〕。土壤作为时空连续的变异体,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2〕,这一特性在荒漠灌丛和草原生态系统尤为典型〔3〕,土壤粒度组成是土壤的一个稳定的自然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行为和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辉;蒋忠诚;杨奇勇;李晖;;典型岩溶区土壤pH值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2 王政权,王庆成;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3 王利兵;胡小龙;余伟莅;李钢铁;郭建英;;沙粒粒径组成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灌丛大小和土壤风蚀相关性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年05期

4 贾晓红,李新荣,周海燕,樊恒文,赵金龙,李元寿;黄灌沙区农田耕层土壤性状空间异质性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5期

5 孙曰波;赵从凯;赵兰勇;;玫瑰幼苗根系对土壤水肥空间异质性的响应[J];北方园艺;2013年02期

6 张宁;滕玖琳;何兴东;王海涛;高玉葆;;猫头刺群落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响应[J];中国沙漠;2008年04期

7 钱亦兵,周华荣,赵锐锋,张立运,李国振,热甫开提;塔里木河中下游湿地及其周边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异质性[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6期

8 李从娟;李彦;马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化学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尺度特征[J];土壤学报;2011年02期

9 刘丽丹;谢应忠;邱开阳;时项峰;;宁夏盐池沙地3种植物群落土壤表层养分的空间异质性[J];中国沙漠;2013年03期

10 张莉;张青峰;赵龙山;王健;吴发启;;黄土坡耕地地表糙度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新荣;;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赵平伟;彭贵芬;琚建华;鲍美香;;云南省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3 谷加存;王政权;韩有志;王向荣;梅莉;张秀娟;程云环;;采伐干扰对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氮素空间异质性的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高玉葆;何兴东;;毛乌素沙地植被生产力对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响应[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方丽;冀北山地典型森林植被与土壤成分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璐;东北天然云冷杉林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及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王子敏;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氮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张莉;黄土坡耕地地表糙度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冉雯瑞;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沈海燕;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郝建秀;张掖绿洲及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水盐空间异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谷加存;采伐干扰对次生林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张子峰;大庆盐渍土壤特征值及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曾宏达;次生阔叶林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47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47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