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2004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2004年
冰雹灾害及其对农业经济的破坏
Otto S Wild
【摘要】:正 冰雹不规则地发生在温热气候地区。它往往造成建筑物和汽车的破坏,损伤道路,并毁坏大田的农作物。它对小麦,大麦,油菜籽,马领薯,玉米以及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种在温室大棚里的作物,如花卉,西红柿,甜椒等,由于玻璃的毁坏,也会受到影响。冰雹是大气层中冷热气流交流的产物。落下来的冰雹有时可以达到网球大小。它的散布范围可以从几百米宽到几公里宽,并且延伸很长的距离。它散布的面积达到几平方公里,甚至几百平方公里。在北半球冰雹通常在3月到9月作物生长的季节发生。4-5月开始增多,6-7月热天达到高峰。
【作者单位】:瑞士再保险公司
【分类号】:S427
【正文快照】:
冰雹不规则地发生在温热气候地区。它往往造成建筑物和汽车的破坏,损伤道路,并毁坏大田的农作物。它对小麦,大麦,油菜籽,马领薯,玉米以及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种在温室大棚里的作物,如花卉,西红柿,甜椒等,由于玻璃的毁坏,也会受到影响。 冰雹是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东洋;;镇平县冰雹预报与防雹弹剂量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2 梁棘;;几种典型强对流天气地面测报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旦正措;;对加快发展共和县农业经济的认识和思考[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4 符琳;李维京;张培群;张强;高歌;;近50年我国冰雹年代际变化及北方冰雹趋势的成因分析[J];气象;2011年06期
5 金怀玉;菅利荣;焦立新;;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6 ;你知道吗?[J];百科知识;2011年15期
7 彭飞;;老树枯荣[J];基础教育;2007年05期
8 宋仲科;;地勘单位一家亲[J];资源导刊;2011年08期
9 苏新伟;万裕富;;土地流转“转”出农民新生活[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9期
10 邬保清;梁军;;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模式演变[J];科协论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剑琴;熊传辉;傅晓辉;王建国;;两次典型冰雹天气的对流风暴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李忠;鲍荣龙;章奇特;;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马月枝;钟兴华;王新红;王兵;李吉洲;;长垣“5·29”局地强对流预报失误的思考[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关屹瀛;陈爽;张显军;张卫星;;雷暴、冰雹机理及空间分布相关性分析[A];首届中国防雷论坛论文摘编[C];2002年
5 邹光源;;用二维冰雹云模式预报桂西北地区降雹[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殷志有;周丹;;商洛山地冰雹灾害天气特征研讨[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玉国;施江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分析[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东辉;崔伟宏;李红旮;陆锋;张显峰;;黄淮海平原市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地区差异分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龚君明;张富洪;;加强农技协自身能力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杨为民;;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都市农业发展定位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波;[N];毕节日报;2010年
2 谭忠华 杨云;[N];凉山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江帆 王晋;[N];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邓小敏 特约记者 钟俊峰 刘小弘;[N];韶关日报;2005年
5 方剑先 泉茗;[N];巴中日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赵春燕;[N];天水日报;2009年
7 寇海林;[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8 党艳宁 薛师明 本报记者 卫树鹏;[N];陕西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张敏;[N];河北科技报;2009年
10 记者 弥卫国 通讯员 李立辉;[N];渭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2 樊瑛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农业经济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王秀峰;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胡永宏;农业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张兰英;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王奎;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社会经济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范秀琳;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农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陈晓君;东北黑土区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路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平;河北省高碑店市大义店村“冰雹会”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隋东;沈阳地区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3 徐锋;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雷伟;韩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沙宁;成都市农业标准化战略思考及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陈广华;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与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峰;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叶燕华;甘肃省一次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的分析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李晓霞;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诊断和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白思敏;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