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入侵域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黄顶菊入侵域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摘要】:为了解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情况的影响,利用同质园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研究了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5~10,10~15cm土层中N处理和FN处理土壤微生物出现重叠,而与F处理差异较大。20~25,25~30cm土层中N处理和F处理出现重叠,且二者和FN处理差异显著。不同处理中代表细菌的PLFA16∶0Nalcohol在10~15,15~20cm土层内有较大量分布;16∶1ω5c(丛植菌真菌)在20~25,25~30cm土层内有较大量分布;在20~25,25~30cm土层中没有出现17∶0 10-methyl(放线菌);除20~25cm土层外18:3ω6,9,12c(真菌)在其他土层内均有较大量分布;cy19∶0ω8c(格兰氏阴性菌)在所有土层内分布都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层不同类型微生物PLFAs的种类和含量在黄顶菊不同入侵程度之间有差异。F样地的PLFAs含量均低于N样地及FN样地,随着黄顶菊入侵程度的加深,真菌/细菌值降低,而G+/G-的值升高。说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地上植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基本表现为地上植物多样性越高,土壤微生物的量越多。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040066;31171906)
【分类号】:S154.3;S45
【正文快照】: 外来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为1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2001年首次在我国天津市、河北省发现,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黄顶菊的根系发达,不仅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而且种子量大,繁殖速度惊人,定植后将迅速扩散蔓延,通过竞争和占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纪巧凤;宋振;张国良;付卫东;;黄顶菊入侵对土壤磷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2 任艳萍;古松;江莎;王永周;郑书馨;;温度、光照和盐分对外来植物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2008年04期
3 任艳萍;江莎;古松;郑书馨;赵娜;;外来植物黄顶菊根、茎、叶的化感作用初探[J];植物保护;2009年03期
4 曹向锋;钱国良;胡白石;刘凤权;;采用生态位模型预测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2期
5 高贤明,唐廷贵,梁宇,郑天翔,桑卫国,陈艺林;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警报及防控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4年02期
6 任艳萍;江莎;古松;王永周;郑书馨;;外来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的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年04期
7 贾兰英;韩建华;刘淑萍;成振华;赵宝福;;天津市外来入侵生物黄顶菊调查现状与治理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年02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冠东 通讯员 刘俊田;我市彻查“生态杀手”黄顶菊[N];廊坊日报;2006年
2 ;河北黄顶菊扩散蔓延迅速[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会娜;三种入侵菊科植物(紫茎泽兰、豚草、黄顶菊)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旭;保定本地昆虫、杂草对入侵植物黄顶菊的适应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蕾;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红岩;河北省黄顶菊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纪巧凤;黄顶菊入侵对根际土壤主要功能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张玉曼;三种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AM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互作反馈[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154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5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