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16:00

  本文关键词: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耕地保护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补偿标准 嘉兴市


【摘要】:耕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任。对此,我国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管理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使得耕地资源闲置、退化和减少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受传统耕地资源保护模式影响,人们仅关注耕地的经济价值,忽视耕地的生态价值,导致耕地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频发。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耕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迫切需要对其实行全方位的保护。我国耕地问题的根源在于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外部性问题,而生态补偿制度能适当约束经济主体的负外部性行为,激励耕地保护者的正外部性行为,是解决耕地资源外部性内部化问题的根本途径。对此,本文以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基础理论为支撑,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耕地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构建一个完善的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框架,对补偿制度的利益相关方(对谁补偿,谁来补偿)、补偿标准(补偿多少)、补偿方式(怎么补)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随后选取浙江省率先实行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嘉兴市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本文构建的补偿框架,对完善嘉兴市现有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并运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和生态承载力模型对嘉兴市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科学测算,测算得出嘉兴市2013年的耕地生态补偿金额应为5600.85元/hm2,其中人均受偿金额为626元,表明嘉兴市的实际耕地补偿标准偏低。在此基础上也对完善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文章研究领域新颖,国内对生态补偿的研究集中在流域、林业、矿产资源方面,而在耕地方面的研究很少;第二,本文在构建耕地生态补偿制度框架时,根据耕地资源外部性的性质不同,将补偿制度分为两类:耕地正外部性的补偿和耕地负外部性的补偿,并解决了不同制度下的补偿利益相关方、补偿方式、以及补偿资金的来源、去向问题;第三,在测算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时,采用当量因子法和生态承载力模型共同测算,在此基础上又使用拟合的皮尔曲线与恩格尔系数反映一定经济水平下居民的的补偿支付意愿,使用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两者共同对补偿标准测算模型进行了修正,使补偿标准的测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具操作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曙光;李德生;;浅谈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J];科技与企业;2013年22期

2 韩德梁;刘荣霞;周海林;韩烈保;;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3 陈曦;李姜黎;;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梅琳琳;冯树丹;王冰;关兵兵;;黑龙江省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2期

5 张龙生;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J];甘肃林业;1997年02期

6 陈建男;张泉;;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7 屈振辉;;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4期

8 陈兆开;;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9 阙占文;;比较视野下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7期

10 郭冬梅;;干旱地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未来学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巧萍;;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以《环保法》的修改为视角[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逯飞;杨哲明;黄云飞;曹阳;;河北省生态补偿制度研究[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艳秋;;关于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4 王干;沈男;;浅议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5 牟莹;岳胜辉;;浅议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制化[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郭永伟;;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制度[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付健;;论我国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的实现形式——以广西桂林阳朔大榕树风景区群体纠纷为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8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唐钊;杨利雅;;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丁学坤;;泛珠三角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学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杰平 伍新木;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2 雷成海 武绍贵 刘传义 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4年

3 端然;京津冀生态补偿制度亟待完善[N];经济日报;2014年

4 CUBN记者 邓昕睿;生态补偿制度亟待完善[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5 梁振君 曾高文;昌江率先实施生态补偿制度[N];海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柴国荣 徐祖贤;浙江首创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记者 苏莉 通讯员 向念;细化生态补偿制度[N];湖南日报;2012年

8 尚敏;建立跨界生态补偿制度保护黄浦江水源安全[N];联合时报;2013年

9 陈祖洪 实习记者 肖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董惠莉;确立河流跨界生态补偿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祥;论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施燕;环境法视野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闫雪;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单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們;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郑州大学;2006年

6 刘亚成;西藏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7 赵彦泰;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郭东兴;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曦;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借鉴[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0 李俐;中美生态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7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57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e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