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河北省 耕地利用效率 空间差异 数据包络分析 FGLS方法
【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1—2012年河北省全省及其所属11个地市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将11个地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划分为3个层次:高效区、较高效区和低效区,在此基础上,运用FGLS方法研究影响3个层次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近几年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发展较快,2010年以前耕地技术效率较低主要是由规模效率低造成的;(2)河北省各地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石家庄市、承德市、张家口市和唐山市4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常年保持在良好状态;秦皇岛市、廊坊市和保定市3市耕地利用效率较好;而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4市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3)高效区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人均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农业劳动力比率、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效区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人均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受灾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效区耕地利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灌溉率、人均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受灾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各地市在充分考虑各自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农业发展政策,有方向地引导耕地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基金】: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项目(K33202007,K332021027,K332021305)
【分类号】:F323.211
【正文快照】: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耕地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载体,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是农作物生产的自然基础,是粮食安全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1]。然而近年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历史背景下,耕地及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趋势加剧,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中;临沂市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1年05期
2 邵秀秀;;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5期
3 宋戈;李丹;王越;雷国平;;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及其空间演变[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4 黄淑娟;;当前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对策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14年06期
5 庞英;王伟;;新时期山东省耕地利用模式区域特征——基于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定忠;张丽娟;徐启明;;陇川县耕地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04期
7 薛振声;一种新的坡耕地利用模式[J];中国水土保持;1986年02期
8 杨燕新;毕如田;刘庚;;闻喜县不同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杨欣;张卓亚;张佩芳;;景洪市1949~2000年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金涛;;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其耕地利用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波;南灵;;陕西省耕地利用碳源/汇时空差异分析[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万婷;蒲春玲;;新疆阿瓦提县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3 尧德明;;海南省耕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江艳;周兴;;广西横县耕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5 杨忍;刘彦随;;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贺一梅;杨子生;赵乔贵;陶文星;许婧婧;;耕地利用区划原理·方法及其在云南省的实践[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7 赵乔贵;杨子生;;保障山区省份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措施体系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8 肖宝玉;张文开;;浅谈人口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以尤溪县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9 黄训芳;段培;;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智国;;我国耕地利用与粮食安全变化的市场驱动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本文编号:1168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6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