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藻混养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的生物滤除
本文关键词:贝藻混养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的生物滤除
更多相关文章: 大西洋鲑(Salmo salar)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养殖废水 贝藻混养 废水处理
【摘要】: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公害化处理排放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采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和单养的方式处理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排放的废水,设置贝类组、藻类组、贝藻组3组处理,探讨了贝藻混养方式和贝类、藻类单养对废水中主要水质因子(N、P营养盐、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悬浮颗粒物(TSS))的处理效率,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表明,牡蛎和龙须菜混养的方式处理养殖废水效果较好,其对氮、磷营养盐、COD及TSS的去除效率分别为:总氨态氮41.67%±8.82%、硝酸盐氮33.96%±0.34%、总磷7.18%±0.03%、COD 78.87%±1.82%和TSS 70.50%±1.65%,而亚硝酸盐氮出现一定的积累。综合分析,牡蛎和龙须菜混养的方式处理养殖废水的效率优于牡蛎和龙须菜的单独处理。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3B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2312,41306152,31402283) 青岛市创新创业人才计划(13-CX-16)~~
【分类号】:S964;X714
【正文快照】: 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1],而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消耗极大,据统计,池塘或流水养殖生产1 kg鱼约需消耗水量为1~20 m3[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产量、面积的扩大,养殖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加,加剧了邻近水域营养物质的负载,造成局部水体的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辉;李志伟;;贝藻混养生态系统模拟实验研究[J];海洋科学;2014年10期
2 郑辉;崔力拓;潘娟;;海带在贝藻混养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模拟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4年03期
3 赖龙玉;严正凛;钟幼平;;4种不同藻类与鲍混养的初步试验[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张卫强;朱英;;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2年06期
5 邢殿楼;霍堂斌;吴会民;刘靖;刘长发;雷衍之;;总磷、总氮联合消化的测定方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韦玮,方建光,董双林,刘瑜;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2年03期
7 李红山,黎松强;水体富营养化的生化防治机理——污水深度处理与脱氮除磷[J];海洋科学;2002年06期
8 刘鹰,王玲玲;集约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淡水渔业;1999年10期
9 余瑞兰,聂湘平,魏泰莉,郭叶华,赖子尼,冯志荣;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危害及其对策[J];中国水产科学;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卜雪峰;贝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天;;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16年09期
2 许强;高菲;杨红生;;Importance of kelp-derived organic carbon to the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n a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6年02期
3 张慧;吴常文;江丹丹;赵乐;桂福坤;;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养殖池集污特性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6年02期
4 时旭;朱林;程果锋;王小冬;吴宗凡;刘兴国;;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养殖海水中总氮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年02期
5 郑辉;曹英昆;;黄菖蒲在鱼类养殖水体中的生态作用[J];河南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6 程媛媛;顾若波;王小林;聂志娟;徐钢春;陆建明;黄鹤忠;;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生理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36期
7 马晓娜;李甍;孙国祥;王顺奎;于凯松;刘鹰;;贝藻混养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的生物滤除[J];海洋科学;2016年01期
8 尹艳娥;蒋玫;王云龙;;固定化反硝化技术对模拟养殖水的处理效果[J];水处理技术;2015年12期
9 蔡真珍;郑盛华;王宪;;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近海养殖水体硝化作用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张家顺;苏真真;薛菲菲;李峗;潘鲁青;;2株氨氮去除菌的分离鉴定及去除率影响因素分析[J];水产学报;2015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边江;湛江高效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2 尼逸伦;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3 赖龙玉;鲍藻混养模式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4 金诗迪;环境矿物材料对养殖水质的调控[D];浙江大学;2014年
5 卢芳芳;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6 陆甜;磷酸镁铵沉淀—沸石吸附法在海水养殖氨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牛化欣;菊花心江蓠、毛蚶和微生物制剂对虾池环境净化作用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雷驰宙;陈伟洲;;南澳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2012年08期
2 周珂;贺静;刘燕燕;周慧芬;;改进测定水中氨氮分子吸收光谱法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3期
3 欧俊新;严正凛;;南方鲍藻混养技术研究及其效益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郑京平;;纳氏试剂比色法快速测定海水养殖水中的氨氮[J];福建分析测试;2011年02期
5 吴迪;陈建平;徐慧慧;;农田土壤水中氨氮测定问题讨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2期
6 吕云茹;张书汁;;渔业生产中pH值的作用及调节[J];河南农业;2010年18期
7 何洁;刘t@;张立勇;刘长发;;三种大型海藻吸收营养盐的动力学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0年01期
8 张瑜斌;章洁香;詹晓燕;李雪英;孙省利;;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主要理化因子的变化及水质评价[J];水产科学;2009年11期
9 张树萍;;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常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3期
10 张进凤;李瑞伟;刘杰凤;王辉;巩育军;;淡水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及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J];河北渔业;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e,
本文编号:1182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8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