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中氮素转化微生物群落与理化参数间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堆肥中氮素转化微生物群落与理化参数间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堆肥 氮素转化 功能微生物 群落动态 冗余分析
【摘要】:堆肥化技术是处理农业废弃物的主流技术,但堆肥过程中由于气态氮的产生导致氮素损失,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堆肥氮素转化研究多集中在氮素转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规律,关于环境因子与氮素转化菌群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较少,不利于深刻理解堆肥气态氮素损失的生物学机制及堆肥控氮技术的研发。本研究以amo A和nos Z基因为标记,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监测牛粪秸秆堆肥化进程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和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应用Canoco4.5和SPSS19.0软件分析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理化参数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揭示堆肥过程中气态氮素损失机制并提出控氮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堆肥化进程中,主要检测到了3类AOB: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未培养细菌,亚硝化单胞菌属为AOB的优势菌属;主要检测到了3类AOA:未培养泉古生菌(Uncultured crenarchaeote)、未培养古细菌(Uncultured archaeon)和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 gargensis,其中未培养泉古生菌和未培养古细菌为AOA的优势菌属;主要检测到了6类反硝化细菌:副球菌属(Paracoccu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其中假单胞菌属和固氮螺菌属是堆肥化过程中反硝化细菌的优势菌属。(2)堆肥化过程中,AOB群落多样性指数在2.072~2.220之间变化,即在堆肥化初期(0~7d)AOB群落多样性指数减小,在堆肥化后期(13~29d)其多样性指数变大;AOA群落多样性指数在1.936~2.177之间变化,即在堆肥化初期(0~7d)AOA群落多样性指数减小,在堆肥化后期(13~29d)其多样性指数变大;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在1.801~2.536之间变化,即在堆肥化初期(0~4d)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大,在堆肥化后期(7~29d)其多样性指数减小。(3)AOB群落结构与理化参数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化起始(0~1d)和高温期(4~7d)时,AOB群落结构的演替相对较小,而在堆肥化后期(13~29d)群落演替较大;NH4+-N和T与AOB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相对较大。(4)AOA群落结构变化与理化参数相关性的RDA分析表明,在堆肥后期(13~29d)时群落结构变化较小,而在堆肥初期(0~1d)和堆肥高温期(4~7d)时,AOA群落结构变化较大;T和NH4+-N与AOA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相对较大。(5)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与理化参数RDA排序分析表明,在堆肥起始(0~1d)时群落结构变化较小,而在堆肥高温期(4~7d)和堆肥后期(13~29d)时,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大;T和p H与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性较大。(6)堆肥化进程中,AOB群落多样性(H-AOB)与p H值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r=-0.938),与含水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r=0.765);AOA群落多样性(H-AOA)与NH4+-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1,r=-0.901);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H-nos Z)与堆体温度(T)(P≤0.05,r=0.768)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r=0.864)。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41.4;Q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勇;黄为一;;人工接种和自然堆肥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堆肥腐熟程度的关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斐;唐景春;林大明;程秀;;牛粪强化高含油污泥堆肥生物处理及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3年01期
3 刘春明;孙海峰;郭海勇;;堆肥中放线菌的分离及快速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 阎延;;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堆肥利用可行性分析[J];科技风;2011年07期
5 崔宗均,宫小燕,李国学;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堆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5期
6 王紫薇;;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堆肥处理方法探讨与展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9期
7 李鸣晓;何小松;刘骏;席北斗;赵越;魏自民;姜永海;苏婧;胡春明;;鸡粪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1期
8 金春姬;赵萌萌;杨平;程为波;韩龙芝;;农村垃圾蚯蚓堆肥中优势菌群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9 黄懿梅;刘学玲;姜继韶;黄华;刘栋;;葡萄籽对猪粪秸秆高温堆肥中微生物群落与碳氮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8期
10 刘依林;陈大志;朱爽;吴艳;;厨余混合绿化垃圾的不同配比对赤子爱胜蚓生物量及堆肥效率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可聪;;畜禽粪便资源的高温堆肥处理[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邱家洲;黄游;陈玲;;植物生长响应与污泥堆肥施加量间的关系初探[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张瑞萍;夏美茹;任素樱;刘双禄;;不同堆肥材料配比对堆肥质量的影响[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4 苏绍玮;陈尊贤;;禽畜粪堆肥品质及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铜锌吸收量之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马君;;牛粪尿有氧堆肥最佳工艺参数的筛选[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黄泰祥;苏绍玮;张颢严;黄正介;陈尊贤;;堆肥铜锌施用后对小白菜及水稻质量之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仁炫;吴正宗;邱梅玲;;台湾厨余之处理及厨余堆肥之质量评估[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金珠理达;王顺利;刘克锋;王红利;;堆肥微生物研究进展[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吉进;邹国元;王美菊;王美玲;;鸡粪高温堆肥填充料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芳;勇伟;白雪薇;刘倩;;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尿素对落叶堆肥的影响[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考察团提供;堆肥:畜禽粪便的好去处[N];农民日报;2002年
2 郑秀满;变废为宝——日本的堆肥好氧发酵处理技术[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3 李国江;日本奶牛场的环保型堆肥处理体系[N];东方城乡报;2006年
4 王丽英;蔬菜废弃物是资源而非废物[N];河南科技报;2014年
5 陈伯华;畜禽粪便污染物的还田对策[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6 本报记者 周燕芬;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法多[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张翰轩;看垃圾如何变废为宝[N];首都建设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凡;北京是否会变垃圾围城[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侯永锋;一个外国人在沈阳的垃圾源头分类实验[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李季;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模式多样[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岩;蔬菜废弃物堆肥和原位还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曹云娥;秸轩生物反应堆和堆肥改善微咸水灌溉下设施土壤和黄瓜生长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李吉进;畜禽粪便高温堆肥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余震;五氯酚污染土壤的堆肥修复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肖勇;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堆肥微生物群落、功能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刘击;堆肥对菲及三环唑污染土壤修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璐;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化的过程控制及其产品改良与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王洪波;生态堆肥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及应用示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灿;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堆肥微生物及几种典型环境污染物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大兵;猪粪—秸秆堆肥提取液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土传病原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东坡;死猪堆肥关键影响参数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耿凤展;番茄秸秆高温堆肥基质对番茄生长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琛;堆肥施用对煤矿复垦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及牧草生物量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5年
4 杨桐桐;污泥堆肥用于沙荒地土壤改良效能与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变化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金星;抚育剩余物堆肥对侧柏和油松苗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任雪丽;四环素耐药基因在禽畜粪便、堆肥和土壤中的归趋[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燕;外源添加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进程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余芳;太阳能用于城市污泥堆肥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葛梦娇;番茄秸秆高温堆肥及在番茄育苗应用中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朱丽平;堆肥中氮素转化微生物群落与理化参数间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94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19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