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抗药性监测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2:24
本文关键词:二斑叶螨抗药性监测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斑叶螨 药管浸叶法 抗药性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 基因表达量
【摘要】: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螨,寄主植物广泛,包括蔬菜、果树、棉花以及观赏作物等,其主要通过成若螨聚集植物叶片背部取食叶片汁液,破坏植物细胞,吐丝结网最后造成植株发黄叶片凋落甚至死亡,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危害。二斑叶螨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发展很快,目前已对多种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现状不明确阻碍了对该螨的科学合理防控。本研究中,首先建立了叶螨生物测定新方法—药管叶膜法,监测明确了不同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10种杀虫杀螨剂的抗性水平,然后检测了不同种群中对阿维菌素、联苯菊酯抗药性相关基因的突变频率,最后克隆获得了二斑叶螨谷氨酸氯离子通道(GluCl)基因、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1和GABAR2)基因的全长序列,研究明确抗性基因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和田间种群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其与二斑叶螨抗药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二斑叶螨的科学的化学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二斑叶螨生测方法的改良及对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本研究改良了一种新的叶螨生物测定方法—药管浸叶法(Vial-Leaf Dipping,简称VLD),即采用2 mL的离心管和直径为1 cm的寄主叶片同时浸药再饲喂叶螨的方法,可充分发挥其药剂的触杀和胃毒活性,测定方法操作简单而且重复性高。分别采用传统的玻片浸渍法(Slide-Dip,简称SD)与药管浸叶法测定5种杀虫杀螨剂对室内截形叶螨(T.truncatus)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与玻片浸渍法相比,采用药管浸叶法测定截形叶螨对药剂表现更为敏感,毒力测定的结果更低。之后采用VLD方法监测了不同二斑叶螨田间种群雌成螨对10种杀虫杀螨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对药剂的敏感度不一样,六个田间种群均对阿维菌素产生了极高的或中高等水平的抗性;乙基多杀菌素对二斑叶螨各种群毒力较高;除了山西运城种群对联苯肼酯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外,其他种群对联苯肼酯均表现为敏感度下降或者低等水平抗性。二、二斑叶螨对联苯菊酯和阿维菌素抗性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克隆获得了二斑叶螨钠离子通道III S6基因以及GluCl基因片段,基于该片段中包含的抗性和敏感种群中的点突变位点成功建立了二斑叶螨对联苯菊酯和阿维菌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PASA)技术,PASA检测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中均存在杂合子个体,F1538I点突变频率为10.0%,G323D点突变频率为1.67%;而北京通县和海南三亚种群中F1538I点突变频率则分别达50.0%和53.3%,北京密云种群的G323D点突变频率高达91.7%;线性分析结果表明,二斑叶螨不同种群抗性倍数与F1538I点突变频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抗性倍数与G323D点突变频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三、二斑叶螨敏感和抗性种群中抗阿维菌素抗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在测定了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和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抗药性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两个种群中抗阿维菌素可能相关的受体基因GluCl和GABAR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田间二斑叶螨抗性种群中,GluCl和GABA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室内相对敏感种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卫东,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二斑叶螨对常用杀螨剂的抗药性测定[J];农药学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235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23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