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3 06:03

  本文关键词: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赤红壤 稻田 土壤肥力 长期施肥


【摘要】:阐明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探讨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的合理施肥模式。田间试验设CK(不施化肥)、N1(N 60 kg/hm2)、N2(N 120 kg/hm2)、N1P1(P2O530 kg/hm2)、N2P1、N2P2(P2O560 kg/hm2)、N2P2K1(K2O 45 kg/hm2)和N2P2K2(K2O 9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腐熟牛粪作基肥,每季稻草按50%还田,连续10年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稻田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的变化规律。10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5 g/kg,年均增加0.25 g/kg左右。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35 g/kg,年均增加0.035 g/kg,以N2P2K1和N2P2K2处理的土壤全氮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加0.052和0.048 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磷肥处理(CK和N1、N2),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状态。施用化学磷肥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N1P1和N2P1处理每年土壤全磷含量增加0.008 g/kg;N2P2、N2P2K1和N2P2K2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增加0.012~0.013 g/kg。N1P1和N2P1处理每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约0.8 mg/kg;N2P2、N2P2K1和N2P2K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年均约增加1.4~1.6 m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钾肥处理(CK、N1、N2、N1P1、N2P1和N2P2),其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施用化学钾肥处理中N2P2K2土壤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全钾年均增加0.014 g/kg。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氮磷钾化肥显著提高赤红壤区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肥的施用是不断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单位】: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098) 农业部科技专项项目(201203030-07-02)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2015YT30,2014JZ18,2013YF06) 南宁市青秀区科技计划项目(2012N15)
【分类号】:S158
【正文快照】: 赤红壤区稻田是我国主要水稻产区之一,其播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1],在全国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稳定和增加稻田生产力是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化肥投入水平的增加,粮食单产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土壤肥力状况是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制约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华;桂南地区赤红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的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89年03期

2 卢家诚,刘鉴明;赤红壤系列诊断特征研究初报[J];土壤;1990年03期

3 唐南奇,李建生,李清禄;福建省赤红壤和红壤稀土总量及分量分布特征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3年05期

4 陈君月,,周性敦,林幼光;闽东南赤红壤铁铝特性与系统分类[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5 陈健飞;闽东南不同母岩发育的赤红壤性状的研究[J];土壤通报;1987年06期

6 阮里斯,冯有为;赤红壤坡地的农业利用和治理经验[J];土壤肥料;1987年04期

7 陈美华;;桂南地区赤红壤的磷素特性及其酶活性的初步研究[J];广西农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8 刘腾辉;赤红壤开垦利用后生态环境的变化[J];生态学报;1990年03期

9 戴军,M.K.CAMARA,甘海华,吴海宇;广东省花岗岩赤红壤的微形态特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0 韦广泼,江泽普,田忠孝;赤红壤果园有机质累积矿化及平衡预测[J];广西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全斌;陈健飞;朱鹤健;郭成达;;赤红壤水问题及其管理——以闽南漳浦县为例[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健飞;全斌;郭成达;;福建赤红壤持水特性及其调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张静;张有利;陈光水;杨玉盛;郭建芬;杜紫贤;;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侵蚀退化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影响[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有利;侵蚀退化赤红壤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土壤肥力的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黄智刚;赤红壤上作物根际的磷素化学动态及生物有效性[D];广西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47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247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