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类型对生长季黄土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植被类型对生长季黄土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区 植被类型 土壤深度 含水量 土壤干化
【摘要】:黄土区植被稀少且干旱缺水,土壤干层是该区林草植被过度耗水导致水分负平衡的一种特殊水文现象。本试验对比了岢岚县的2种植被类型在4-10月的0-600 cm深度土壤水分状况,并得出以下结论: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撂荒地油松-小叶杨混交林,分别为8.65%-18.25%,8.21%-14.60%;油松-小叶杨混交林在570-600 cm、撂荒地在0-20 cm深度处均出现中度干层,不存在轻度干层及重度干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同样为撂荒地油松-小叶杨混交林,分别为(14.85±3.53)%,(11.55±2.72)%;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深度的曲线拟合呈线性关系,相关方程为y=0.024x+12.426,总体上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呈现增加趋势;土壤含水量与采样月份、植被类型、土壤深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23,41401236)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4341)资助
【分类号】:S152.7
【正文快照】: 土壤水分是决定区域林草植被布局与配置的关键因素,与土壤质地、饱和导水率、容重等土壤指标密切相关。由于受到大气降水、蒸发蒸腾、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地下渗漏等共同作用,土壤水分常处于循环变化中,在时间上表现为年周期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深度及强度差异[1]。土壤水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长卷,梁宗锁,郝文芳;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2 孙中峰,张学培,张晓明,魏学庆;晋西黄土区林地坡面土壤水分异质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2期
3 李红丽,董智,王林和,郝云龙;浑善达克沙地榆树根系分布特征及生物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4 杨文治,邵明安,彭新德,夏卫生;黄土高原环境的旱化与黄土中水分关系[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年04期
5 陈洪松,王克林,邵明安;黄土区人工林草植被深层土壤干燥化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5年04期
6 郭忠升,邵明安;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J];生态学报;2003年08期
7 李军;陈兵;李小芳;赵玉娟;次仁央金;蒋斌;胡伟;程积民;邵明安;;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区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8 邱扬;傅伯杰;王军;张希来;孟庆华;;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7年01期
9 刘庚;牛俊杰;朱炜歆;史建伟;梁海斌;;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的分异性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6期
10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云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2 高晓东;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有效水时空变异与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3 贾小旭;典型黄土区土壤水分布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成;张秋良;雷庆哲;马利强;白志强;;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马红彬;谢应忠;;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3 李学斌;陈林;谢应忠;;北方农牧交错带封育草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4 魏国良;汪有科;杨涛;蔺雨阳;;滴灌条件下梨枣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5 任晓丽;谢世友;牛俊杰;;太原市小返乡典型植被深层土壤干燥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6 文雯;张玉亮;邵天杰;赵景波;何文莉;;关中平原中部猕猴桃园土壤含水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7 杨峰;王文科;刘立;赵贵章;段鹏;;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与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殷玉明;王兵;梁华;梁君;仲军琦;;固原东部黄土丘陵区降水及退耕林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9 刘端;张毓涛;郝帅;韩燕梁;;天山云杉林下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何志斌,赵文智;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典型样带植被空间异质性[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志勇;刘苑秋;郑诗樟;王红胜;;退化红壤区不同模式重建森林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忠升;;汇碳林、植被承载力与森林可持续经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王俊;刘文兆;钟良平;李玉山;;长期苜蓿连作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性[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郝明德;谢永生;党廷辉;郭胜利;;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程积民;本江昭夫;张继敏;柴虎元;;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华池县畜牧养殖坚持走家庭牧场的道路[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黄志霖;;黄土丘陵小流域生态用水试验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史玉虎;肖文发;潘磊;王鹏程;黄志霖;王珠娜;;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渗透性能[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忠升;;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郭忠升;;碳汇林、植被承载力与森林可持续经营[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万惠娥;孙玉娜;赵艳云;;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的水分阈值[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湘雯;不同年龄阶段会同杉木林水文学过程定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高茂盛;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迪海;土壤水分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表面积季节动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武斌;九寨沟马脑壳金矿露天矿山生态恢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秦景;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甜江;中国沙棘人工林衰退的水分生理生态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韩磊;黄土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及冠层蒸腾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辛颖;阿什河上游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小流域水文生态效益对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继伟;栽培管理措施和环境胁迫对柳枝稷生长特性和生物质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光合效率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心玲;沙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宋娅丽;滇中坡耕地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特征[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4 孔玉华;围封和放牧对辽西北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肥力提高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丹;沙质海岸防护林黑松根系构筑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郎莹;土壤水分对3个树种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崔哲伟;不同时间尺度下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朱岩;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成爱芳;青海湖北侧刚察县土壤水环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丽娟;大荔TSG剖面记录的关中东部全新世环境演变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杨海军,孙立达,余新晓;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水量平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3 毕华兴;李笑吟;刘鑫;李俊;郭孟霞;;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地统计学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孙长忠,黄宝龙,陈海滨,刘增文,温仲明;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5 姚志宏;杨勤科;王春梅;李锐;;基于GIS的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模拟[J];草地学报;2011年03期
6 王文全,贾渝彬,胥丽敏,张振江;毛白杨根系分布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7 韩仕峰;;宁南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利用特征[J];草业科学;1990年05期
8 魏永胜,梁宗锁,山仑;草地退化的水分因素[J];草业科学;2004年10期
9 郝文芳,梁宗锁,陈存根,唐龙;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J];草业科学;2005年09期
10 张娜,梁一民;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云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3 徐学选;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学章;水蚀风蚀交错带人工豆科草地生源要素的水分和密度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张学礼,胡振琪,初士立;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5年01期
3 徐玉英;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7期
4 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谭春英;李清翠;;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测定取样点数目及插值方法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晓虎;李新平;;几种常用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6 范文义;李明泽;应天玉;;荒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定量反演[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7 吕国华;李子忠;赵炳祥;赵晓燕;肖志广;;频率域反射仪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校正与田间验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4期
8 王俊;贺智涛;;土壤含水量检测电路的研制[J];节水灌溉;2008年07期
9 孙勇;安菲;程春香;陈志华;;不同类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对比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年03期
10 吴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土壤含水量检测的研究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二虎;仝文伟;鲁建立;霍继超;王娟;;暴雨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春梅;左强;杨鹤松;;应用随机组合方法分析不同尺度表层土壤含水量合理取样数目[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3 武红旗;李美婷;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北疆典型盐渍土土壤含水量光谱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匡亚红;陆桂华;吴志勇;;中国近60年模拟土壤含水量时空特征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基于遥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面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邹洪涛;黄毅;张玉龙;孙占祥;;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春播前土壤墒情变化的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7 顾静;;西安地区麦地不同降水年份土壤含水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素芳;马礼;;坝上高原林草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王学军;李怀耿;崔少君;;土壤含水量监测与智能灌溉系统应用研究[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党修伍;周景春;张永芹;孔妲;张存岭;陈若礼;;0-50cm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春;农田保墒是关键[N];沈阳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梅 实习生 颜薇;我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N];陕西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宁波;一场雨雪润了干渴运城[N];山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许怡平;全市旱情基本解除[N];安庆日报;2011年
5 杨建辉;华池伏旱加剧 45万亩大秋作物面临威胁[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颂;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主动抗旱[N];贵阳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谢盼;河北:给土壤做“体检”[N];中国气象报;2013年
8 记者 王文辉;我省中西部地区面临春旱各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N];吉林日报;2009年
9 杨乃芬;小麦大抢救:河北邯郸旱情直击[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唐沙砂;专家提醒:“盲目抗旱”的危害更严重[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权;雪被—农田土壤复合系统复杂性分析及水热互作效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陈俊英;污灌土壤斥水性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萍;高光谱土壤成分信息的量化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杨琳;控制排水条件下农田氮素运移机理试验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煜;基于时域反射法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孙俊;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那曲地区青藏铁路沿线区域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喻素芳;荒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遥感信息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薛辉;基于实测热红外光谱反演黄骅地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美婷;新疆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光谱特征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6 韦佳;栾城农田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7 谢国兰;基于探地雷达的土壤含水量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8 任皓晨;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反演及在旱情监测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解迎革;土壤含水量的精确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晓;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特性与估测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25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