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扶桑绵粉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特性和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00:05

  本文关键词:扶桑绵粉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特性和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扶桑绵粉蚧 转录组 脂质合成 脂肪酸延伸酶 脂酰辅酶 A 还原酶


【摘要】: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食性广,入侵性强的世界性害虫,已经在许多国家对多种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产生严重危害。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在昆虫能量供给、信息素合成、表皮形成、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扶桑绵粉蚧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经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序列拼接和序列注释,获得了大量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了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对其在扶桑绵粉蚧各个龄期的的表达量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一些脂肪酸合成、延伸和脂肪醇合成关键基因进行差异分析和qRT-PCR验证。同时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扶桑绵粉蚧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se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ELOVL)和脂酰辅酶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FAR)的全长cDNA。并分析基因特性和螺虫乙酯的诱导特性。本研究为解析扶桑绵粉蚧脂质合成机制提供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分析了扶桑绵粉蚧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并鉴定了脂质合成关键基因。对6个发育阶段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获得360,978,854条原始reads,经拼接获得132,753条unigenes。利用已知数据库(NR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COG数据库、Pfam数据库和EST数据库)对unigenes进行注释,57,200条unigenes获得了注释信息。对KEGG注释到的脂肪酸合成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和3龄若虫、雌成虫和雌成虫产卵期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相近。对脂质合成关键酶表达分析和qRT-PCR验证:发现脂肪酸合成、延伸和脂肪醇关键酶基因在扶桑绵粉蚧若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成虫期。2.克隆了扶桑绵粉蚧的Elovl全长cDNA,并分析了其基因特性。用RACE技术获得一条Elovl全长基因,命名为PsElovl7。开放阅读框为852bp,编码283个氨基酸;软件预测显示,该蛋白含有6个跨膜结构域,位于内质网。同其他物种ELOVL7比对发现KXXE/DXXDT、HXXHH、HXXMYXYY、TXXQXXQ多个保守区域。进化树分析显示,扶桑绵粉蚧与豌豆长管蚜、麦双尾蚜有较近的亲缘关系。qRT-PCR显示,PsElovl7在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中显著高表达。3.克隆了扶桑绵粉蚧的Far全长cDNA,并研究了其基因表达和功能。用RACE技术获得两条FAR全长基因,分别命名为PsFar Ⅰ和PsFar Ⅱ。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584bp和1515bp,分别编码527和504个氨基酸。软件预测显示,PsFAR I、PsFAR II皆含有2个跨膜结构域,位于内质网。序列比对发现存在TGXXGG、YXXXK两个保守区域,分别为NADPH结合模体和活性模体。对扶桑绵粉蚧不同发育阶段的FAR表达进行qRT-PCR测定,发现PsFar Ⅰ和PsFar Ⅱ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存在差异。在1龄若虫时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在1龄若虫中,PsFar Ⅰ表达量显著高于PsFar Ⅱ。PsFar Ⅰ在雄成虫的表达量较高,而PsFar Ⅱ在雄虫中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龄期。螺虫乙酯处理扶桑绵粉蚧7d,PsFar Ⅰ的表达量随着螺虫乙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sFar Ⅱ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霞;何晓霞;张勇;刘刚;王清文;张吉昌;;扶桑绵粉蚧入侵陕西省的危险性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张明真;;扶桑绵粉蚧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2012年11期

3 秦廷奎;;台湾芒粉蚧(同翅目:粉蚧科)——中国大陆新记录[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4 李正蓝,尹可署;烤烟根粉蚧的发生与防治[J];昆虫知识;2001年03期

5 万新才;刘晓芬;万长征;蒋佩兰;;甘蔗灰粉蚧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J];江西植保;2010年02期

6 张润志;;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7 柳浩;陈永强;;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现状[J];中国植保导刊;2012年05期

8 苗广飞;黄超;;安徽省扶桑绵粉蚧疫情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08期

9 王子清;蚁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粉蚧科)[J];昆虫学报;1985年04期

10 韩桂彪;中国绵粉蚧属(Phenacoccus Ckll.)的分类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熙熹;肖铁光;;扶桑绵粉蚧研究进展[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2 覃振强;任顺祥;吴建辉;;剑麻新菠萝灰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朱艺勇;黄芳;吕要斌;;温度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玲;刘慧;欧高财;周社文;肖铁光;陈常铭;;扶桑绵粉蚧天敌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生物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如何防治月季粉蚧[N];中国花卉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静;粉蚧科-龄若虫分类初步研究(半翅目:蚧总科)[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武英达;八种粉蚧(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蜡腺及其蜡泌物超微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魏亦寒;苏州地区扶桑绵粉蚧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王玉生;我国常见粉蚧类害虫双基因条形码鉴定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5 赵春玲;交配行为及共生菌对扶桑绵粉蚧胚前发育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6 任竞妹;粉蚧科昆虫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及数据库的建立[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宋伟;温度和寄主对扶桑绵粉蚧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8 李晓龙;扶桑绵粉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特性和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9 王震杰;扶桑绵粉蚧共生微生物的分子鉴定及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10 高原;班氏跳小蜂生殖策略及对扶桑绵粉蚧寄生效能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89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289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